一言轻柔打破沉默,说“送茶的,应该是个有趣的人”。
“确实是一个有趣的人……我最近其实很纠结”,万荏终于开口。这个人看起来很理性警惕心也强,并不善谈,或许是意识到茶宝和一言是陌生人并无威胁,也或许是他压抑的理性被一些人一些事撕开了一个感性的口,使他有了倾诉的欲望。
40岁左右的万荏是一位同时通过最难职业考试之CPA和司考的比较早一批的投行精英,毕业找工作那会,没有家族背景,又没有体系内近亲属,能够顺利进入投行做保荐等工作的,大多是他这样的背景和人设:学霸,聪明,隐忍,按需交际,睡眠少肯吃苦。投行业务受政策影响大,压力和责任也大,而且从来不缺乏更有资源,极其优秀又肯努力的新人加入到竞争的行列。为数不少的投行人在工作几年后转型去了拟上市企业担任CFO或者董秘,开启他们第二段职业生涯,万荏也是如此,截止现今,这八九年他已经辗转了三四家公司。
万荏,对最近服务的两家公司至少是对目前在职的这家公司,并无热爱,他略有失落的说,这家本并不是他的首选。中年人或许,有时只能也只敢在陌生人目前才敢摘掉面具,露出失落和脆弱,说出真心话,展示另一面真实的自己。
“带人越来越难”,万荏仍是面无表情的讲述,声音中却流出懊恼,“现在的职场人跟过去也大不相同,你想要留的,发现留不住;想要他走的,他又稳定的不得了。”
空降到现在的公司后,万荏趁着职场蜜月期要求公司把一些后台部门划到他下面,并对自己的直属下属做了一下盘点,结果并不是很满意。公司战略粗放多变或者说实际并无战略,赶上行业风口野蛮成长起来赚了些钱,但整体组织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仍是偏低的,现有的大多高管和部门负责人基本都是沾亲带故或者“剩者为王”的一批,学历资历和平台经验基本属于人才市场上简历竞争力比较弱的一趴,加之公司短期和功利主义比较浓,内部员工归属感和安全感都很差,这趴人在“求生欲”的压力下,出现了大量无效加班内卷及刷存在感内耗的现象。用人生态不好,这些年员工一直快进快出,并未形成有效的人才储备和沉淀。为数不多还不错的员工,大多也是抱着躺平半归隐的心态保证自己每年能交出刚刚达标的KPI混混日子而已。是以就这样的组织管理能力,近两年行业风口期一过后,公司发展就遇到了瓶颈,为了平衡内外部矛盾,高层决定招兵买马,希望能够引进“高人”来帮助公司找到出路和希望。万荏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入职的第一个高薪外聘来的高管,表面上公司做足了对人才的尊重,实际上制定了很残酷的KPI,并提了一堆隐形要求,给出的时间窗口也很短,给万荏施加了很大的压力和挑战。
但来后一摸盘,万荏就清楚地看明白了形势,他就算能勉强称得上“高人”,但也不是“仙人”。首先他没办法在公司给的那么短的时间内完成那么严苛的要求,再者哪怕时间再长一点,这家公司的基因和班底也不支持他成就这个事。这样野蛮长起来的公司,实际是否能突破瓶颈继续发展壮大亦或最终走向衰落,最主要的看的还是公司实际控制人的格局、视野和用人观。遗憾的是,万荏心知肚明,这家公司,是很难有未来的,于是他陷入了极大地痛苦和艰难抉择中。
他很清楚,这家员工总是快进快出人员流动率极大的公司,无论怎么修饰和包装,本质上根本没有真的对人才的尊重和需求,也没有真正对规则、风险和科学化管理的敬畏。他的到来,实际只是公司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发展遇到瓶颈,管理层对股东的一个交代,是公司的一种挣扎和尝试。公司并不在意他是不是一个可用的人才,也不在意他的专业和才华如何,只在乎在他们限定的时间里,万荏有没有给股东一个满意的问卷。如果结果是股东满意的,那么皆大欢喜,万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