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号”的入列,如同在沉寂的星海中投入了一颗石子,激起的涟漪却远不止于单舰战力的提升。它更像是一个启示,一个关于未来舰队作战模式的清晰预演。在昆仑指挥中心与火星“红岩”研究所的深度协作下,一个更为宏大、旨在彻底改变地球舰队作战方式的项目被提上日程,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舰载联合阵法系统,代号:“星链阵”。
理念的萌芽,源于对帝国舰队作战模式的反思,以及对自身优势的再认识。帝国舰队强调个体舰船的性能与火力密度,依靠庞大的数量形成碾压优势。而地球舰队,在数量和质量短期内难以企及的情况下,必须另辟蹊径。修真文明中,阵法之道,讲究的便是以弱胜强,借天地之势,聚众生之力。将这一理念应用于星际舰队,便是让每一艘战舰,不再是孤立的作战单元,而是庞大阵法网络中的一个节点,一个可以与其他节点能量共鸣、意志统一的有机部分。
“星链阵”的核心研发基地,设在了火星新建的“灵能耦合实验室”。艾琳娜博士亲自挂帅,麾下聚集了最顶尖的物理学家、能量系统工程师,以及以元初门阵法师为主、蜀山等多派辅助的修真团队。无名戒指逸散出的、那缕愈发清晰的混沌道韵,再次成为了关键的“催化剂”和“参照系”。
最初的设想,仅仅是简单的能量串联,让多艘战舰的护盾或武器能量物理叠加。但很快发现,不同战舰的能量源频率、属性存在差异,粗暴叠加效率低下,甚至可能相互干扰。
转机出现在一次关键的实验中。一位元初门的长老在观测无名戒指道韵时,忽有所悟:“天地万物,皆有其‘韵’。帝国科技,强在‘术’之精巧,然失其‘韵’之和谐。我等布阵,首重‘同频共韵’。何不让我舰队之能量,并非简单相加,而是先调至同频,再引发共鸣?”
这一思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研究团队不再追求能量的物理合并,而是转向研究如何让不同来源的能量,在特定阵法框架下,产生“法则层面”的协调与共振。
他们以无名戒指的道韵为蓝本,结合对帝国能量传导技术的解析,设计出了一套复杂的“灵能调谐符文组”和“共鸣引导核心阵图”。这套系统被微型化后,集成到每一艘参与“星链阵”的战舰核心能量分配器中。
当多艘战舰通过加密的灵波信道连接,启动“星链阵”时,首先进行的并非能量传输,而是“频率校准”。各舰的“灵能调谐符文”开始工作,引导自身能量输出模式,向着预设的、蕴含着一丝混沌包容特性的“主韵律”靠拢。这个过程由“伏羲”网络实时监控和微调,确保所有节点的能量处于最佳的“共鸣预备状态”。
当舰队遭遇集火攻击时,可启动联合护盾模式。并非将所有护盾能量汇聚于一点,而是以承受攻击最剧烈的舰只为核心,其他舰船的护盾能量在“同频共鸣”状态下,与其护盾产生超距联动。
在外部观测下,只见被重点攻击的战舰护盾光芒大盛,其强度、韧性、恢复速度并非简单的线性增加,而是呈现出一种指数级的提升!仿佛所有参与联阵战舰的护盾,都成为了它延伸出去的、无形的屏障。一道攻击落在其上,其冲击力会被整个联阵网络共同分担、化解。只要不是瞬间超出联阵总承受极限的毁灭性打击,联合护盾就能展现出惊人的韧性。
模拟测试中,三艘装备了“星链阵”的“鹰隼级”驱逐舰,其联合护盾成功抵挡住了相当于一艘“戈尔贡级”巡洋舰主炮的持续轰击长达十五秒,为反击赢得了宝贵时间。
更具攻击性的模式集束攻击——“贯星之矛”,则是将多艘战舰的主炮能量,通过“星链阵”进行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