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参与攻击的各舰主炮同时充能,但其能量发射并非各自为战。在“共鸣引导核心阵图”的作用下,所有主炮的能量在出膛的瞬间,其能量频率、相位、偏振方向都被调整到完全一致,并在预设的聚焦点,产生超越物理接触的“法则共鸣叠加”!
其结果,并非一道更粗的能量束,而是一道极度凝练、色泽呈现出混沌质感、仿佛能撕裂空间基本结构的毁灭光矛!这道“贯星之矛”的能量利用率极高,穿透性和破坏力远超各舰主炮威力的简单相加,具备了威胁甚至击穿帝国主力舰重型护盾的潜力。
当然,联合攻击对能量协调的要求极高,准备时间更长,且对参与战舰的能量系统负担巨大,无法持续使用。
系统挑战与初步解决
“星链阵”的开发并非一帆风顺。最大的挑战在于“同步精度”。哪怕是微秒级的延迟或极细微的频率偏差,都可能导致共鸣失败,甚至能量反噬。这需要“伏羲”网络拥有极高的运算速度和稳定性,以及各舰“灵能调谐符文”具备极高的灵敏度和一致性。
另一个挑战是距离和干扰。灵波信道在复杂星际环境,如强引力场、高能辐射区、帝国灵能干扰下可能衰减或中断。研究团队借鉴了帝国生物神经网络的部分冗余设计和自修复理念,为“星链阵”设计了多信道备份和局部自治模式,即使部分节点暂时失联,剩余节点仍能维持基础联阵效果。
经过数月紧张的测试与优化,“星链阵”系统终于达到了初步实战部署的标准。首批装备该系统的,除了“长城号”作为当然的核心节点外,还包括另外两艘新下水的“长城级”战列舰,以及十二艘经过大规模改装的“鹰隼-iii型”驱逐舰。
在火星轨道附近举行的首次全系统实弹演习,取得了圆满成功。当十五艘战舰的护盾连成一片,散发出令人心安的混沌光泽时;当五艘“长城级”的主炮齐射,凝聚出的“贯星之矛”瞬间将一颗预设的、直径数公里的小行星靶标彻底汽化时,观测中心内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瓦西里耶夫上将看着演习数据,眼中精光闪烁:“从此,我地球舰队,方可谓之‘舰队’!散则能各自为战,聚则化钢铁长城!这才是我们应对未来星际风暴的真正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