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套超越时代的服务理念,从姜知夏口中抛出,彻底颠覆了王婶、赵小虎等人的认知。他们听得云里雾里,只觉得当个伙计,竟然比读书还难。
每天清晨,天还没亮,他们就要在院子里站姿、练笑、背诵姜知夏制定的“服务三十条”。
姜知夏对他们的要求,严格到了近乎苛刻的地步。一个笑容不够真诚,一句问候不够洪亮,一个奉茶的姿势不够标准,都会被她毫不留情地指出来,一遍遍地重来。
几天下来,连最皮实的赵小虎都叫苦不迭,私下里跟人抱怨:“这哪里是当伙计,这简直比军营里操练还苦!”
然而,抱怨归抱怨,却没有任何一个人退出。
因为,在严苛的训练之余,姜知夏给予他们的,是他们从未得到过的尊重和关怀。
她亲自设计了同福楼的“工服”——统一的青布短打,干净利落,腰间再系上一条同色的布带。当他们第一次穿上这身崭新的、不带一个补丁的衣裳时,看着彼此精神抖擞的模样,一种名为“集体荣誉感”的东西,在他们心中悄然萌发。
她规定,所有员工,每日都包三餐,而且是和她吃一样的伙食。午饭有肉,晚饭有汤,早上还有热腾腾的白面馒头和咸菜。对于这些平日里连红薯都吃不饱的人来说,这简直就是神仙般的日子。
她还宣布,除了固定的工钱,年底酒楼若有盈利,他们这些元老级的员工,还能额外拿到一份“年终红包”。
最让他们感动的,是姜知夏对他们家人的关心。王婶的男人身体不好,姜知夏就时常让何项北送些野味过去;赵小虎的弟弟想读书,姜知夏二话不说,就将姜知文用过的旧《三字经》和笔墨送了过去。
胡萝卜加大棒。
严苛的纪律,塑造了他们的专业;而无微不至的关怀,则彻底收买了他们的人心。
渐渐地,他们看姜知夏的眼神变了。不再仅仅是对于“东家”的敬畏,更多了一种发自内心的、近乎狂热的信赖和追随。他们开始以“同福楼人”自居,说话做事,都自觉地维护着同福楼的“脸面”。
半个月后,当同福楼的内外装修基本完工,露出那明亮雅致、格局大气的雏形时,这支“草台班子”,也终于被姜知夏淬炼成了一支纪律严明、初具战斗力的“铁军”。
这天傍晚,姜知夏看着眼前焕然一新的酒楼,和那五个站得笔直、眼神明亮的员工,满意地点了点头。
“很好。铁打的营盘已经建好,接下来,就是要有咱们自己的‘独门兵器’了。”
她环视众人,神秘一笑:“今晚,收工早些,我请大家吃一顿咱们同福楼的开张第一宴!也让你们见识见识,咱们的‘摇钱树’,到底长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