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沉如水,一星如斗。
闹哄哄的兴平宫随着冯妙莲的离去,终于沉寂下来。
槅窗半开着,小皇帝俯趴于榻,压在透进来的月光上,毫无睡意。他反复咀嚼着方才冯妙莲的“高论”,只觉胸中块垒渐消。
如她所言,他已立于万万人之上,拥有无数人终其一生都无法企及的尊荣。他所缺的,只是时间淬炼成的积威——难忍?无非一个“熬”字!
琥珀色的眸子在月下转过一抹流光——若这点耐性没有,如何对得起逝去的阿母?以及这幅先人留下的河山?
他侧过头,盯着窗外无暇的月色,忽而笑了——太皇太后大概不知,她送了一个怎样的宝贝予他……
夤夜,昌黎郡王府。
朔风呼啸,拍得廊下宫灯左右摇曳,晃碎了一地月光。
明明灭灭中,冯熙一身兔毛缎广袖素袍,沉静地端坐上首。
手边浓茶热气未消,适才长子冯诞来过,讲起次女想家的事。
他本没当回事儿。女孩子么,骤然离家,思亲不是正常的?找日子接回来住两天,或是请魏母进宫安抚一二,不就成了?
偏生这话叫常氏听了去,竟一哭二闹三上吊地,非闹着他设法把二娘要回来。还把魏母请了来——这不是让他为难么!
冯太后虽是他亲妹,但他们兄妹自小没长在一处,谈不上多亲厚。漫说去要人,他一见到这个手段了得的妹子心里就发怵!太皇太后呢,怕也不大看得上他这个哥哥。若非冯家人才凋零,这漫天荣华还真不一定落到他头上!
他拧拧眉心,暗自瞅了瞅默不作声、闭目养神的魏母,又狠狠瞪了眼侍奉在侧的常氏。
常氏难得没有小意逢迎,拿帕子擦擦眼角,冷冷瞥他一眼,站到魏大母那头去了。
冯熙只觉心头憋闷,一口老血上不去也下不来——反了反了,魏母怪他也就罢了,而今连常氏都敢跟他叫板,这家里是越发没得规矩了!
“太后的意思,如今多事之秋,待演武过后,就放二娘回来住几日。”养母的面子不能不给,他软下声来,耐心解释。
“然后呢?”常氏攥着帕子追问,“再把我儿送去那不见天日的地方?”
“慎言!”不等冯熙发话,雕着绿玉枝的乡杖先点了点地,魏母眸光一凛,斜她一眼。
常氏赶紧噤声,压了压湿漉漉的眼角,又把自己恨上一遍——当初,大娘与乐安王世子定亲后,大姑姐亲自登门,有意为她家幼子穆砚求娶妙莲。
是她!彼时与乌地延斗法,名利遮了眼,猪油蒙了心,竟嫌穆家小儿子承不了爵,怕自家女儿将来被乌地延的孩子压一头,愣是歪缠着郎主,没同意……
现在想来,竟是她一时意气,亲手将孩子推进了虎狼窝里!
犹记得突然接到懿旨那夜,她抱着女儿哭了半宿。妙莲却懵懂地拍着她的后背,安慰她:“阿母,我不过是去宫里陪姑母几天,很快就能回来!”
常氏心里一酸,眼泪掉得更厉害了——多好的闺女哇,却被她这个阿母耽误了……
她哭得梨花带雨,冯熙看了都忍不住心软,上去抚了抚她的肩。
魏母不为所动,双手拄着拐杖,心平气和地劝她:“二娘既享了冯家荣华,便要有家门担当。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宫里再难,比得过当初遭难的时候?”
她顿了顿,接着道:“何况,二娘才多大?太后只是宣她进宫伴驾,又不是现时就入天子后宫。将来的事儿,谁说得准?你这样胡搅蛮缠,才叫自乱阵脚!”
就是说,还有转机?常氏眸子一亮,赶紧拿帕子抹干净眼泪,见好就收,没敢再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