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口中的“静寮修缮”究竟是真是假?若真是漏屋残院,修两三日倒也无妨;倘或另有隐情,今日拖明日,便难说了。
师尊未归,观中又无可投奔之人,问谁都不合规矩。诸位一代真传,自己素未谋面,上门相询更属唐突。
他阖卷叠好,心念电转:“明晨拜殿后,先礼后兵。”
若见到常惠道,便当面问清;若仍不见踪影,便循礼去查静寮修缮簿册——若有工匠进出,必留案可查。
总不能让母亲久困山脚客栈,那不是长计。
思绪至此,他长吐一口浊气,母亲的安置暂且无解,空想也无益,不若先稳自身根基,才能应对接下来的一切。
按下纷杂念头,盘膝榻前,开始依《清微内景》首篇行气。
旧《观息诀》讲“守”,新法则重“引”。
他先按口诀引一丝清气入泥丸,再借心念分导至督脉。
周身灵气比外门时浓厚得多,经脉仿佛被温泉浸润,原先滞涩的几处关窍微微发热,随呼吸起伏,竟自行舒张。
约莫半个时辰,他已熟稔气行节奏;再运第二段“调微炁”,体内暖流骤盛,沿两肾上冲,宛如春水破冰。
胸口一闷,随即“嗤”地一响,肋下一条侧支小脉被冲开,真气贯通,呼吸陡然轻快。
他暗中惊喜,趁势引第三段“合浊炁炼形”,将气机落入关元。
浑身骨节轻响,好似经年尘垢剥落。子时将尽,他已连破数脉,周天流转比之前里行《观息诀》时畅快一倍有余。
至五更鼓初,灵气自然收束归田,丹田中那点气海亦壮实了一圈。
林秋睁眼,内视之下,只见周身已有三条主脉与四条支脉贯通。
气修九品,正以主脉通畅为阶,支脉为辅。贯通一主脉为入门,两条为初阶,三条为中阶,若能打通五条主脉,便是九品巅峰。
此刻,他已稳稳踏入九品中阶之列。
“果然是新法契我。”他轻吐白雾,站起舒臂,只觉四肢轻盈,眼目分外清亮,心中也更添几分笃定与踏实。
九品之阶虽仍低微,却已稳稳踏到中段,往后功行再深,循此势头,再晋一步并非遥不可及。
晨钟方响,东斋窗纸已被微曦染出淡金。他收功起身,丝毫不觉熬夜行功的倦怠,反而精神清朗。
案头置着几册经卷,想是执司堂例行所配。他随手翻阅,字句入目即沉入心底。
【过目不忘】→小成
【过目不忘(小成)】:阅卷时心神如镜,可一目十行,倒背如流;若静坐温习,章节段落自成纲络。
林秋暗暗称奇,一夜之间,两处皆得寸进,正应“地利”之说。
未及细思,院门吱呀被推开,两名杂役弟子躬身入内。
一人拂尘扫地,另一人捧来热粥点心、净面巾水,一应俱全。
他记下二人轮值姓名,寒暄几句,便趁热用膳,心中理着今日行程:拜殿、询静寮、探师叔。
恰在此时,院外一道熟悉的气息靠近,常惠道现身门口,竟不请自来,语气淡淡:
“林师侄,如今道中事务皆由大师兄清衡主持。新入真传,当面拜奉,礼不可缺。我奉沈师姐之嘱,带你往崇真殿行礼。”
语毕,他原想催促,定睛却愣了愣。
昨日才九品初阶的少年,此刻气息浑厚明亮,经脉鼓荡,如涌细流。以他七品目力,也看得出林秋已跨过九品中段。
“你……一夜便破了关?”他失声,却又觉失礼,连忙收敛。
林秋淡淡一笑,并未多做解释,只道:“院中灵气充裕,得法自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