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个综合性的出版社。”
“杨老,小说是我们杂志社出版的,当面抢生意不太好吧……”
“这有啥,不是公平竞争吗?”
“好了,不说这个了。”林斤澜说道:“下午文联还有个会呢!”
“下次再找你。”杨沫打量李有思一眼,不论年纪,谁对于长得好嘞的异性第一时间都是有一定好感:“有机会也和北平出版社谈谈出版小说!”
“哎!”李有思点头。
林斤澜转头对李有思继续说:“小李过几天还有时间没?继续喝酒哈!我让老汪去淘一点女儿红,我还没怎么尝过呢!”
“真的?你们几位邀请,我铁定是要去的。”李有思笑道。
“当然。老朱也想再找你!对了,黄永玉也会来。”
老朱说的是朱德熙,讲完课之后,感觉效果十足,所以想要和李有思继续谈一谈。
黄永玉自然一直和汪曾祺关系非凡,都喜欢美食、喝酒,黄永玉曾为汪曾祺的书画插图,汪曾祺也写文章夸赞黄永玉的画。
“好嘞。”
李有思记得这位美术界大佬,他最经典的作品也是最广为人知的,兔年邮票!
李拓十分地意外:“你和林老怎么认识的?他都没主动喊我喝过酒!”
“李拓,亏你还是交际花!连林老都搞不定!”
“啥是交际花……”
“意思是…嗯,就是朋友很多,很会做人。”
“先不说这个,你咋和他关系这么好了,还请你喝酒,不就见过一两面吗?”李拓疑惑,老领导似乎和自己小弟处成兄弟了,比起来小说创作经验,李拓更加好奇李有思的结交朋友的手段。
“简单来说,他是汪老的朋友,我和汪老亦师亦友,自然就处上了。”
“虚假!”
“行吧,实话实说,前几天一起喝酒,我和他们讨论了半天的美食,算是志同道合。”
这是实话鸟~
“哎,就这点我没太多话题。”
又过了几天。
《鬼子来了》在国内已经发表两周时间。在文学界引起来了一些波澜。《团长》和《追风筝的人》发表时候,文学界的讨论度不多。
《团长》有深度,但是没有《落叶归根》这种属于时代的风潮,《风筝》就单纯是因为李有思为了赚美元写的,国内市场接受度不算高,最近因为它的国外影响力,导致国内的文学界也出来了不少的声音。而前面说过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事情,《鬼子来了》显然就是属于雅俗共赏的小说。
那些文人学者可以带着深度的眼去刨析各种人物。
而普通的文学爱好者,看到如此具有矛盾而且反转的剧情,就感觉在看一部黑色幽默而且极其具有讽刺意味的电影,这种爽感是很足劲的。
对比于其他的文学类作品,这小说带给读者的刺激足够,也让他们多了十分多的对于小说的讨论。发表仅仅两周时间,读者来信,就咕涌一下往杂志社飞来,感觉就过了那么几晚上时间,这信箱子就满了一遍又一遍。
销量更是到达了五十万!!
看过小说的读者少说也是七八十万起步,因为杂志是可以分享的嘛~大多都是京津冀地区读者,寄信过来也就一两天时间。自然读者来信就多。
面对如此多的读者来信,编辑们是痛并快乐着,大多数读者来信他们都需要看一遍,就算是拆分也需要不少时间。
小李收拾了这些信件去了小说组:“崔编辑,这些东西怎么弄?”
“先拆一下杂志社的,把李有思的读者来信留着。”
“好嘞。”
这时候,王蒙走了过来,看着一堆堆读者来信,问了一句,这才笑道:“这么多喜欢的读者呀,小李同志写得是真不错,老崔改的也很不错。”
崔道义笑道:“自然是李有思同志写得好,跟我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