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你们想过两月直接自己出版《鬼子来了》的单行本?”李有思问道。
“嗯,《人民文学》杂志社现在不是在作家出版社的旗下吗?最近几年很少出什么优秀的单行本,我们这算是提前瞄准目标了。”刘心武说道。
“可是……军事小说大部分都是直接订阅去军区的吧?你们想做这单子生意?”
刘心武神色忐忑,李有思尽是往一些让人注意不到的地方聊下去:“不不不,这军区订阅量自然还是交给解放军文艺的,我们只要在部队外面的销售就行。”
再说了谁真的敢赚上面的钱~哪个时代不都一样。
“待会谈谈价格吧?哪个出版社出版,对我来说都无所谓的。”李有思说道。
“稿费不你大概是什么想法?”
“我还是想要拿版税。”李有思如实说道。
“版税……?”
《追风筝的人》因为李有思强行要版税,当时在作协都惊起来了不小的讨论度,差点把华侨公司给搞没鸟^最后人家松口了才算是成功。
刘心武听说过李有思的壮举,但是国内出版社如果搞版税就算是先例了。
“他一时之间也无法抉择:“你先说说你的预期吧?”
“大概百分之五吧。”
原本想要百分之十的。
可是百分之十,开什么玩笑,国内能接受百分之五都算是顶天了,王朔要百分之十都是什么年代,那时候是93年,市场经济已经全面实行了”
李有思提前这么多年把版税搞出来,关键经济形势没那么明朗,所以强行要求百分之十,出版社自己会亏死。
版税的争端,其实就是作家这个集团和出版社集团的争端,自己作为首创者,要是搞出来,这群作家基本不会骂他,这算是造福全体作家。
刘心武既是作家,也是出版社、杂志社编辑,所以中立派,无所吊谓,不过毕竟只是出版社的代言人,他说了也不算:
“那这件事情,我先记着,回去出版社和主编聊一会,到时候再通知你。”
“好嘞。”
后面北平杂志社的人听到了出版两个字,耳朵都竖起来了,杨沫走过来问道:“老刘,在聊稿子的事情?”
“对对!”
“你好,小李,还没见过吧!我是杨沫!”
李有思是现在很红的作家。杨沫是老红老红的作家!36年入d,1937年到冀中参加抗日游击战争,后从事党的宣传工作。打游击…让李有思想起来了《荷花淀》的女角色。
《青春之歌》是她的代表性作品,现在担任北平文联副主席,北平作协副主席……是一个长相十分富态,就是脸上肉挺多的老人家。
“杨老。”
“林老。”
李有思给两人打招呼。
“嗯!”每次李有思喊林斤澜,他都会答“嗯”一声。
“新小说才发表不久呢!前几天我看过了,感觉比起来《团长》《落叶归根》,似乎更深刻了一些。”“《落叶归根》写得是人性本质的朴质、善良吧,这本写得就是这些民众的无知和愚昧的劣根性,两者确实有些区别…好坏难说。”杨沫说道。
林斤澜说道:“看书是个比较主观的东西嘛!”
“好了继续说《鬼子来了》的出版的事情吧?你们刚说要出版?不过才发表不久吧?”杨沫问道。“他们想要提前拿下来版权而已。”
刘心武说道:“对,我代替出版社提前问一句,他这小子喜欢瞎跑,过几段时间又不知道去哪里旅游了,所以要提前说几句。”
杨沫意外,不过很快就理解了,毕竟李有思出版的几部小说都是爆款,作家出版社当然相信这本书的未来。
只是她不知道人家首印三十万册一个月就没了,不然肯定就更加理解了。
“要不也给我们北平出版社吧?我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