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大唐:从安史之乱开始藩镇割据> 第271章 以道义和信用治国(6K大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71章 以道义和信用治国(6K大章)(1 / 5)

“小侯爷实在折煞我了,这只是书生迂阔之论而已,岂敢当“高论’二字!”

郑珀瑜觉得姜胤行为太过郑重,实在不像勋爵子弟对布衣书生所应有的态度。

姜胤对于郑珀瑜甚是喜爱,他发现此人身负五姓七望之家学渊源,却无世家子弟之纨绔骄奢。历经多年寒窗苦读,深知民间疾苦,其心赤诚,其志高远,更难得其见识超卓,对新政理解深刻。节欲之论,直指吏治腐败。

节言之说,道尽诤臣本分。

节气之倡,更是立身之本。

郑珀瑜身为郑氏子弟能以石崇为戒,以维护新政为大节,此等清醒立场与担当,实乃新政急需之干才。“先生请坐!”

姜胤示意郑均瑜坐下,自己也重新坐定,亲自执壶为对方斟了一杯酒水,似乎在酝酿着一个更重大的问题。

雅间内的气氛因他这短暂的沉默而再次变得沉凝起来,仿佛有无形的力量在积聚。

郑均瑜手指在紫檀案桌下无意识画着圈,他无意间注意到姜胤挂在腰间的玉佩,背面则是光素无纹,上面刻着篆体“胤”字。

姜胤还没给予郑均瑜太多思考时间,他清澈的眸子直视着对方,问出那个真正关乎社稷根本,也决定着他此行微服最大收获的问题。

“先生论为官之道,已见高义。小子斗胆,再有一问,关乎国本,还望先生不吝赐教。治理国家,千头万绪,究其根本,何者最为首要?何者最为根本?”

这话一出,郑均瑜心头猛地一跳,仿佛等待已久的重锤终于落下。

这个问题实在太大,绝非寻常勋爵子弟会轻易问出。

这位小侯爷身份在他心中的疑云愈发浓重,然而此刻已不容他细想,这问题本身如同投入他心湖的巨石,瞬间激起万顷波涛。

多年战乱,山河破碎,百姓流离,根源何在?

大夏新立,百废待兴,又当以何为根基?

沉甸甸的责任感和压抑已久的激愤,混合着对窗外那欢呼人群的感念,在郑均瑜胸中奔涌冲撞,他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这雅间内所有空气都吸入肺腑。

郑珀瑜依旧没有立刻回答,他缓缓站起身来,走到那半开的雕花木窗前。

窗外天津桥上车马粼粼,洛水汤汤东去,楼下街角贴着减税公告的墙边,仍有百姓聚拢对着告示指指点点,脸上洋溢着卑微而真实的喜悦。

姜胤起身走到郑均瑜身边微笑道:“看来先生胸中已有高论。”

郑均瑜目光面向姜胤不再丝毫躲闪,他一脸浩然正气说道:“小侯爷此问直指社稷命脉,国家兴衰!在下不才,蒙此垂问,敢不披肝沥胆以对?”

“在下认为治国之本,首在道义,次在信用。”

姜胤敏锐捕捉到这两个词,他身体微微前倾询问道:“道义和信用?”

“正是!”

郑均瑜郑重其事解释道:“道者,天地运行之常理,万物生养之法则!义者,人间行事之准绳,是非曲直之公断!治国者,上承天命,下抚黎元,岂能离道背义而行?”

“前唐何以乱天下?只因倒行逆施,无道无义!屠戮忠良,践踏伦常,视万民如草芥!此等悖逆天道人伦之行径,纵然一时得逞,焉能长久?其败亡正乃天道昭昭。”

“新朝欲立万世之基,必先正名!正朝廷之名,正君臣之名,正万民之名!使君有君道,臣有臣节,民知所向,此即“道’也。施政必以仁恕为本,轻徭薄赋,与民休息,赏罚分明,不徇私枉法,使鳏寡孤独皆有所养,此即“义’也。”

“朝廷持此道义,如北辰居所而众星拱之,民心自然归附,社稷自然稳固。此乃王道,堂堂正正,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非暴力权术可摇撼其根本!”

紧接着,郑询瑜指向窗外那些因减税而欢呼的百姓,他略微感慨说道:“小侯爷请看,楼下百姓因何而歌?非因朝廷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