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大唐:从安史之乱开始藩镇割据> 第270章 为民减负(6K大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70章 为民减负(6K大章)(1 / 5)

傍晚时分。

贞观殿的书房内烛火通明。

太子姜胤伏案于堆积如山的奏报之上,小脸在摇曳的烛光下显得格外严肃,他面前摊开的是刘晏整理后送来的河北道详细赋役清册副本,一个巨大且令人费解的矛盾沉沉压在他的心头。

“河北道官府登记在册百姓一百八十七万户,课户一百六十八万,课丁两百五十二万,应授田两百五十二万顷,实际授田只有八十八万两千顷,平均课丁仅为三十五亩,这明显不合理啊!”

姜胤清澈眼神中充满巨大困惑,他略微不解问道:“父皇,河北道几乎未受战火波及,以往战事主要发生在中原大地和关中地区。”

“河北道的农田水利保存相对完好,人口数量不减反增,为何课丁授田数量仅有八十八万两千顷?竞比遭到战争反复蹂躏的河南道还要低?”

“河南道官府登记在册百姓七十五万八千户,课户七十三万,课丁一百四十六万,实际授田一百四十六万顷,平均课丁一百亩,每个人都能达到朝廷所规定的授田数量。”

姜天骄瞳孔骤然收缩,脸色瞬间阴沉下来,他唉声叹气说道:“胤儿,这土地没有消失,它一直都在那里,只是不在朝廷的册子上,不在课丁的名下。”

“究其原因倒也非常简单,河北大地的世家大族盘踞数百年,根深蒂固,大肆侵吞民田,收买豪强,田产之巨,远超想象。虽然大夏取代大唐,但是这些被侵吞的土地,并未真正回到朝廷手中,更未归还百姓。”

“这些世家大族和地方豪强利用灾荒、债务、武力,不断兼并普通百姓的耕地。小民失地,沦为佃户,田产则落入他们囊中。”

“河北官吏许多本就出身世家大族和当地豪族,或与之利益勾连极深。朝廷清丈队伍再是精干,面对这种盘根错节的地方势力,其成效也必然大打折扣。”

姜胤强行压下对河北豪强的愤怒,他声音带着强烈不解追问道:“父皇,儿臣明白河北之弊在于豪强兼并和隐匿士地。”

“可这河南道因战乱生灵涂炭,户口相比天宝末年锐减近半,然其清丈实授田总数,竟有一百四十六万顷,比河北道的八十八万两千顷,足足高出五十七万八千顷。”

“既然河南道饱经战火,城池化为焦土,水利尽毁,田地荒芜,按常理其可授田总数应远少于未遭兵灾的河北道才是,为什么结果却是恰恰相反?”

姜天骄嘴角却勾起复杂而冷峻的弧度,他郑重其事解释道:“胤儿,你只看到战乱的破坏,却没看到战乱有时也是最彻底的清理。”

“正因河南道是主战场,双方大军在此反复厮杀,血流成河,赤地千里!这就意味着户口锐减,无数百姓死于战乱、饥荒、瘟疫,人没了地自然就空出来了。”

“河南道那些树大根深的世家大族和地方豪强,比谁都惜命,也比谁都清楚战乱的可怕!当兵灾到来的时候,他们绝不会坐以待毙,必然会拖家带口,携带细软,抛弃无法带走的田宅庄园,举族逃亡。”“为了活命延续家族传承,世家大族和地方豪强不得不放弃世代经营的土地根基,故而这些土地便以各种名义落入朝廷手中。”

“现在你明白了吗?河南道授田多于河北道,非是上天眷顾河南道,而是战火用最残酷的方式,强行打破河南道的土地垄断格局。”

姜胤脸上露出震惊之色,他情不自禁讽刺道:“河北道的富庶安定,反而成为兼并和隐匿土地的温床。河南道的惨烈牺牲,却阴差阳错为朝廷收回土地,重新分配创造条件。”

“河北未遭兵兵灾,世家大族和地方豪强便如千年古树,盘根错节,纹丝不动,完全将土地牢牢攥在手心,就连朝廷清丈都是难以撼动。朝廷想要从他们手中夺回土地,分给百姓,其难度确实不亚于登天。”大夏朝廷照旧采取唐代度量衡,以二百四十步为一亩,面积为五百二十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