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大唐:从安史之乱开始藩镇割据> 第270章 为民减负(6K大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70章 为民减负(6K大章)(3 / 5)

承重负,终致四海板荡,神器蒙尘!痛定思痛,今革弊立新,首在均平田租,使民得以休养。”

“然新政初行,朕闻各府郡县授田多寡悬殊,而租庸调税额竞等量齐征,此非仁政,实乃苛法!今特颁诏,永革此弊。”

“自神武三年伊始,凡天下课丁租粟之征,唯以实授田亩为断,授田足百亩者,依律纳粟二石或纳稻三石,此乃国用之基;授田不足百亩者,按亩均平,以彰天道。”

“特此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姜天骄拿到崔祐甫的诏书草稿后阅览起来,他微微点头说道:“好,那就按照这份诏书颁布天下。”“臣等遵旨!”

以刘晏为首的宰相们立刻执行。

天津桥南,董家酒楼。

官府衙役尚带墨香的公告张贴于洛阳城,

洛阳百姓万头攒动,人潮如沸粥翻腾,大家就怕朝廷又出什么征税措施。

一个熏脸老农挤在最前面看着公告,他猛地转身枯手揪住儿子衣襟嘶喊道:“儿啊,咱家十五亩地往年要交两石粟米,从明年开始只需要三斗粟米,这下活路有了。”

那个汉子虎目含泪喜极而泣:“陛下圣明,我家再也不用缴纳两石粟米。”

旁边的青衣书生面容清瘤,他身上穿着洗得发白的青衣,看着减税公告感慨说道:“吾辈退居陆浑山多年,母亲病榻前舂粟煮藜,终得见青天。”

这个青衣书生眼前仿佛浮现过往经历,父亲早殁家道中落,兵灾四起烽烟蔽日,他不得已携寡母避居陆浑山,白日垦荒奉母,夜伴孤灯苦读。

在母亲的咳喘声里,他致力于发奋读书,只为有朝一日,扶社稷于危倾,拯生民于水火。

青衣书生顿时喟然长叹说道:“今有圣天子,减吾血汗谷。”

太子姜胤站在董家酒楼的临窗雅间,他已褪去玄色的储君常服,换上一身质地精良却不张扬的月白色云纹锦袍,腰悬温润无瑕的羊脂玉佩,外罩薄薄的玄色纱氅。

虽然姜胤面容尚显稚嫩,但是眉宇间有股超越年龄的从容气度。

刚才青衣书生那声叹息穿透市井喧嚣直击姜胤心扉,他此次微服出宫,名为体察诏书反响,实则也是在为即将开始的河北之行寻觅可用之才。

眼前这个衣着朴素却气度沉凝的青衣书生,明显引起姜胤的极大兴趣,他立刻朝着遥辇达鲁说道:“还请舅舅把他请上来。”

“好!”

遥辇达鲁旋即对着便衣禁军使了眼色。

片刻过后,青衣书生忽然感觉到有人轻拍肩头,他回头看去有一个魁梧汉子含笑道:“这位贵人,我家小侯爷在楼上雅间请你上去,主人特命在下相邀,备有清茶淡酒,欲与先生一叙,聆听高见。不知先生可否移步?”

“小侯爷?”

青衣书生下意识抬眼望向董家酒楼的二楼,一扇雕花木窗半开,隐约可见一个锦衣少年的侧影,正凭栏望向这边,气度雍容。

魁梧汉子十分恭敬拱手说道:“我家小侯爷方才闻贵人之叹,贵人既有济世之志,何不上去共饮一叙?若真有经天纬地之才,他或许可向御前举荐。”

郑珀瑜也想要看看这位小侯爷意欲何为,他面无表情说道:“山野之人郑珀瑜,不敢当小侯爷“高见’二字。既然小侯爷诚心邀请,在下恭敬不如从命。”

在魁梧汉子的引领下,郑均瑜走入董家酒楼的二楼雅间。

室内陈设雅致,焚着淡淡的苏合香。

那位小侯爷起身相迎,对方看起来不过十一二岁年纪,面容俊秀,唇红齿白,但那双眼睛却异常明亮深邃,带着与其年龄不符的洞察力,笑容温煦,让人如沐春风。

“先生请坐,冒昧相邀还望见谅!”

姜胤模仿着勋爵子弟的做派,他拱手示意郑珀瑜入座,非常客气面露微笑道:“在下平凉侯府遥辇胤,久慕洛阳人杰地灵,今日得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