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方米。
河北道、河东道、都畿道这三个地方都没遭到太大战火波及,世家大族和地方豪强依旧根深蒂固,导致在课丁的授田数量上严重不足。
姜天骄看到自家儿子快速成长起来,他已经不再感到大惊小怪,为此内心感到十分欣慰。
隔天早上。
宰相们继续前来含元殿汇报日常政务。
姜天骄坐在皇位上目光紧紧追随着正在陈奏的宰相刘晏,太子姜胤坐于皇位旁边特设的席位,他伸着耳朵凝神细听。
刘晏手持详拟的奏疏,他条理清晰说道:“陛下,课户课丁激增,此乃新政之功。然清丈授田不均,尤以河北道和河南道悬殊为甚,已成新政推行之梗阻,民心浮动之隐患。”
“以往租庸调皆以课丁为基,无论其授田足额与否,皆纳同等之粟帛,服同等之力役!此制于均田制尚行之时,或有其理。”
“然今时不同往日,授田足百亩者,纳粟二石,尚可承受。授田仅三十五亩者,纳粟二石,此非征税,实为竭泽而渔。”
“微臣以为当务之急,必须将授田实数与税负额度紧密挂钩,实现有田则有租,无田则无租,田多则租重,田少则租轻,如此方能体现税赋公平。”
“故臣详拟减税细则如下,恭请圣裁。”
“授田百亩足额之课丁,仍按租庸调的规定,纳粟二石或纳稻三石。”
“授田不足额之课丁,应纳田租同比核减,按实授田亩数占应授田百亩之比。即是课丁授田五十亩,那么租庸调的田租就不能再收粟米两石或稻米三石,应该改成粟米一石或稻米一石五斗。”
姜胤听得全神贯注,他小脸上先是疑惑,随即恍然大悟,眼中迸发出明亮的光彩,内心暗道:“按实有田亩占应授田的比例,授田五十亩者,纳粟一石;授田三十五亩者,纳粟七斗,这确实做到公平公正。”在这一刻,姜胤终于深刻理解量能课税的实质意义,它让负担与能力相匹配,这比任何空洞的仁政口号都要更加实际。
姜天骄听着刘晏条理分明的方案,他龙颜大悦微笑道:“尚书令此策深得朕心,以实亩定税负,按比例求公平,既解民困,又固新政,真是功德无量。”
“朕准尚书令所奏,中书省即刻拟诏,从即日开始颁行天下,明年开始全国实施。政事堂会同户部火速制定实施细则,明定核算比例、申报流程、减免条件,务必清晰明了,广而告之,使天下百姓皆知此惠民之政。”
紧接着,姜天骄转而对着牛廷瑜说道:“牛仆射,将此按实亩比例征收田租庸调之策,纳入你督察新政之首要,严查地方阳奉阴违。”
“若有胆敢不按实亩比例征收,仍然以此盘剥百姓者,无论涉及何人,严惩不贷!朕要看到此策如春风化雨,真正落到田间地头,惠及万千授田不足之课丁。”
牛廷瑜拍着胸脯保证道:“还请陛下放心,微臣必定不辱使命,以宽仁为本,向天下百姓宣扬大夏之仁政。”
刘晏真不愧有经天纬地之才,他真可谓是当代管仲。
按实授田亩比例核减租庸调的田租,切中因均田制崩溃导致税负不公的顽疾,用清晰的数学逻辑替代僵化的按丁征收,极大缓解授田严重不足的生存压力,为新政赢得宝贵的民心基础。
太子姜胤在此过程中,他亲眼见证刘晏是如何将复杂的民生问题,转化为可操作的解决方案,对公平税负和精准施策有了颠覆性的认知。
这道为民减负的诏令,承载着大夏朝廷革除积弊的决心,也寄托着无数底层课丁的希望,毕竞谁也不想缴纳那么多田租。
崔祐甫还兼任着中书舍人,他接到口谕立刻起草诏书。
“门下,神武二年九月初三。”
“朕承天命,抚育万方。每览前唐旧牍,见天宝末年课户凋零而不课蠹生,三百五十六万不课户未征税,五百三十五万课户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