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大唐:从安史之乱开始藩镇割据> 第268章 渴望进步的太子(6K大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8章 渴望进步的太子(6K大章)(3 / 5)

续抽查很容易就能发现贪污腐败。

至于按什么指导价出售粮食,出售多少指导量,同样也是通过以往的数据来建立报表,然后将其分成多个类别,下面官员只需要按照表格来执行即可,此制度也堪称古典时期最先进的粮食价格管理体系。刘晏通过大数据分析较好兼顾朝廷决策与地方灵活处理这两项工作,在制度上保证“常平”工作的可行性。

其二,如何避免地方官员监守自盗的问题。

刘晏为了防止地方官员侵占粮仓中的粮食,他规定凡是收购存放在常平仓的粮食,在出售后都必须兑换成同等价值的实物。

例如官员收购十万石的粮食,等到他把这十万石粮食卖出后,交给朝廷不是钱,而是同样价值的土特产品或手工品。

因为每个地方的土特产品和手工品,相对而言都比较容易获取,尤其是在当地官员看来,弄到这些东西根本就是小菜一碟,所以既然能用这些东西兑换粮食,那他们也就不敢冒险去非法侵占。

刘晏实行这种做法好处就是,既保证朝廷不受损失,又没有完全不近人情,还给下面的人留下操作空间,毕竟官员也可以在兑换土特产品和手工品的过程中,通过压低价格的方式获取利润。

与此同时,当朝廷收到这些来自各地的土特产和工艺品后,还可以利用漕运把它们运到价格高的地方售卖,从中又给国库大赚一笔钱。

经过刘晏抽丝剥茧的处理后,那些乍看之下难之又难的难题,竟然神奇般迎刃而解。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刘晏所改革的常平法,不仅解决千百年来遗留下的难题,而且经过他这番改革,还把“常平”这件从来都是亏钱的事情,转变为增加国库的财政收入,真可谓是一箭双雕。

姜天骄深知刘晏本事究竟有多大,因此在称帝后立刻委任他为尚书令,处理朝廷日常事务,统领六部总揽政令。

在刘晏躬身退出含元殿后,姜天骄并未马上离去,而是疲惫坐在皇位上。

阳光金辉透过高大的殿门斜射进来,在光滑的地砖上拉出长长的影子,一个英俊少年迈着沉稳的步伐走了进来。

英俊少年稚嫩的脸庞上,一双眸子清澈明亮,闪烁着远超年龄的沉静,他走到御阶下,规规矩矩行了大礼,声音清亮却不失沉稳:“儿臣姜胤,参见父皇!”

“胤儿不必如此多礼!”

姜天骄走下玉阶来到姜胤面前,他略微感慨说道:“眨眼间你已经十一岁,再过几年就到束发之龄,这时间过得可真快啊,不知你来找朕有何要事?”

太子姜胤作为姜天骄的嫡长子,天生十分聪慧,八岁便能熟读各种书籍,有着过目不忘的超强本领,使得他从小到大深得父母宠爱。

姜胤抬头直视自家父亲,他脸上带着忧虑说道:“父皇,您对平凉侯明升暗控,分化瓦解,手腕高明,儿臣钦佩。然儿臣有一惑,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姜天骄眼中闪过讶异,随即化为更深的兴趣,他并未因儿子年幼而轻视,反而带着考校和鼓励的语气问道:“哦?胤儿有何疑惑?但说无妨!”

姜胤目光如炬说道:“儿臣所惑,在于父皇对新政的态度!父皇对尚书令之信任,儿臣深知。尚书令确实有经天纬地之才,父皇知人善任倒也没什么错。”

“可问题在于父皇作为大夏天子,一国之君,这新政又是关乎国本,牵动天下!父皇将权柄尽托于尚书令,在朝堂之上为其扫清障碍,自身却是置身事外。”

姜天骄微微皱眉若有所思,他并没觉得自己这样做有什么错,于是略微好奇问道:“胤儿,莫非父皇此举有什么不妥吗?”

姜胤突然若有所指说道:“父皇可知,儿臣近日读史,至齐桓公与管仲一节,深以为戒!”姜天骄伸手牵着姜胤走到皇位坐下,他顿时咧嘴问道:“齐桓公与管仲?胤儿何意?莫非你认为齐桓公用管仲用错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