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计从何来
“苻天王那样的仁德之君,一心想要混一王六合,使天下重归王道,如今遇到了难处,我徐州作为友邦,怎么能不倾力相助呢?"她轻声自语,语气中带着一种近乎感叹的"真诚”。
铺开一张质地细腻的徐州竹纸,她写下了一份给陆妙仪的密令。这封信,将经由最隐秘的渠道,最快送达陆妙仪手中。在密令比较长,为免被发现,林若这样写:“妙仪吾友:见字如面。闻长安府库空虚,天王忧心如焚,我辈岂能坐视?天王素有混一宇内、施行王道之志,今困于财用,实乃憾事。然,财者,治国之利器,亦需王道驭之。今有数策,或可解天王燃眉之急,兼收富民强国之效,望友细察之,酌情呈于天王驾前,务必使其感我徐州拳拳相助之…”
接着,她巧妙地将数百年后才会出现的、王安石变法中的核心精髓一一“青苗法”、“市易法”、“募役法”一一以及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整顿户籍、推行均田、并通过官方调控手段增加财政收入的部分措施,进行了抽丝剥茧的提炼和“符合当下时代背景"的改造融合,全数交给了陆妙仪。她相信以陆真人的聪慧,知道该怎么做。
西秦,长安。
四月的长安还带着冷意,去岁没有冬小麦,但今年已经种下粟米,虽然西秦推广南方传来的“玉谷",只是夏税收还是“粟米”,有这条例在,再怎么推广玉谷,能种的农户也有限。
温柔春风中,苻融的马车经过了阔别一年有余的长安王宫。王宫之中,苻坚正在为国事操劳,这一年来,他头上的白发明显变多,已经多过了黑发。
北伐代国的惨败,如同一盆冰水,将苻坚从吞并北燕、一统大半北方的胜利狂热中浇醒。
巨大的损失和国内此起彼伏的麻烦,迫使他不得不重新审视现实,收敛起急于求成的雄心,重新振作起来。
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咬牙下令,暂时放缓洛阳的大规模修筑工程一-不放缓也不行,国库实在是空空如也,再也挤不出钱了。他采取的措施依旧是传统帝王的那一套:先是下诏削减宫中用度,做出表率;接着缩减宗室子弟的俸禄和赏赐;同时格外强调与民休养生息。在遭遇去年那般大灾后,他下令减免部分地区的租税,严令各级官府节约开支,甚至降低了官员的俸禄,并规定“非当务之急,不得随意征发徭役"。西秦实行的是租调制,税收主要来源是按亩征收的粮食(租)和按户征收的绢布(调)。由于天下纷乱,货币体系混乱不堪,劣币泛滥,官府收税基本只认粮食和布匹这两种实物。
苻坚原本以为,通过这一系列节流措施,依靠国库里现有的那点粮食和布匹储备,精打细算,怎么也能撑到今年夏粮征收上来的时候。然而,麻烦还是来了。
“为何今年国库开支如此巨大?竞有难以为继之象?"苻坚听着臣下的禀报,看着那几乎见底的库存账簿,顿时心中一紧,又仔细看了一遍,怒道,“先前采购木料、石料,为何价格都涨得如此厉害?连工钱俸禄也都上涨了?”按照他过去的经验,在厉行节约之后,国库的积蓄是足以支撑到夏收的。可现在,情况却截然不同。
他,一国之君,富有四海,此刻竟也体会到了寻常农户那种“青黄不接"的窘迫感!
这还有天理吗、还有王法么?
因为洛阳工程暂停而暂时闲下来而被被紧急召回长安的阳平公苻融,面对兄长的质问,面露出苦涩:“天王,这症结并非木料石料价格上涨,也非工匠俸禄普涨,而是……咱们国库里布价,跌得太厉害了!”“布价下跌?"苻坚的眉头锁得更紧,“此乃何故?”苻融长叹一声,详细解释道:“只因如今市面上伪钱劣币太多,商贾百姓互不信任,宁愿将布匹撕成条块交易,也不愿收取那些难以辨别真伪的铜钱。因此,市场上除了以物易物,主要就是以布匹作为价。”“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