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马皇后亲弟,开局救朱雄英> 第230章 朱英:终于走认祖归宗第一步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0章 朱英:终于走认祖归宗第一步了(2 / 6)

张张地从各自衙署跑来,列队站在堂中。

不多时,朱元璋大步进来。

“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朱英领着众人齐齐跪拜。

“都起来吧,该干什么干什么去,咱就是来看看朱英。”朱元璋抬手。

这话一出,堂官们惊得心头一跳。

陛下放着监国的太子不管,放着六部其他衙门不问,专门来刑部看一个十四岁的尚书?

朱元璋没理会众人的惊愕,径直走到朱英面前:“朱英啊,你年纪小,坐刑部尚书这个位置,朝堂上不少人暗地里嚼舌根,咱知道。”

朱英躬身,语气恭敬:“臣谢陛下信任,定不辱使命。”

“咱今天来,就是给你说句实在话。”朱元璋沉声道,“你不用怕那些老油条给你使绊子,也不用顾忌谁的脸面。查郭桓案,你敢把六部的贪腐官员一个个揪出来,那股子果决劲儿,咱看着痛快!如今管刑部,就还按那时候的法子来。有冤的申冤,有贪的查贪,天塌下来,有咱给你撑着!”

堂官们暗暗心惊。

陛下这是当众给朱英撑腰!

朱英竟如此深得陛下信任,看来,传说没错,朱英怕就是皇长孙。

腊月二十四,家家户户祭灶神。

靠近年关,京城也开始热闹。

朝堂政务也少了,百官都等着过年。

吏部尚书官廨内,吕本与李善长对坐喝茶。

吕本望了眼窗外,忍不住开口:“老相国,你听说了吗?今日皇家祭灶,陛下竞带着朱英去了。”“怎么没听说?今早去户部对账,连管库房的小吏都在嚼这事。陛下这阵子虽不上朝,却三天两头往刑部跑,要么看朱英批案卷,要么拉着他说悄悄话,宫里的人都传遍了,说陛下待朱英,比待几位皇子还亲。”李善长面色阴沉。

吕本忧心v忡忡:“前几日我去国子监,听见几个老儒议论,说陛下这是在为朱英铺路呢。朱英才十四岁就当刑部尚书,陛下还天天去撑腰,百官早都习惯了他在陛下跟前的分量。照这么下去,只怕用不了多久,陛下就要给朱英认祖归宗了。”

李善长的脸色更沉了。

“陛下向来深谋远虑,哪会做没准备的事?他早就算准了,朱英认祖归宗的阻力大。所以他才早早布局,先让朱英办郭桓案立威,再升刑部尚书掌实权,如今像杨士奇、夏原吉他们这些年轻官员都很崇拜他,尤其是格物院出来的那批官员,视他为榜样。”

吕本猛地拍了下案:“谁能想到,当年的格物院,短短几年竟成了气候?如今格物院出仕的官员,比科举出身的还多!前阵子苏松府治水,工部派去的人全是格物院的,拿着图纸丈量、算土方,比那些读了一辈子“河防策’的老儒管用多了,这叫什么事!”

李善长闭了闭眼,语气里满是悔意:“是我们当年小看了格物院。以为他们教些烧火、打铁的“杂学’,哪知道他们教的是实学?治水要算流量,修城要懂力学,农务要知节气,这些都是朝廷办具体事用得上的真本事。反观咱们提拔的那些科举官员,只会引经据典,真要让他们去管个粮仓、修条水渠,全是束手无策。”

“现在京郊的农庄、河道的堤坝、甚至军器局的火器打造,全是格物院的人在管。照这么下去,不出五年,朝堂上怕是要全成他们的人了。”吕本叹了口气,眼神黯淡下来。

这话戳中了李善长的痛处。

他猛地睁开眼,眸光锐利:“不能就这么看着,其实要破局,也不难。只要把马天打下去,所谓的“格物派’,自然就土崩瓦解了,朱英没了靠山,也成不了气候。”

吕本苦笑着摇了摇头:“老相国,马天这些年是越爬越高,先是平定辽东,又成了明年北征的主将,如果再立功,肯定是要封国公的。”

“漠北那地方,风雪大,元人又狡猾,若是他死在战场上,岂不是再自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