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天泽之源
另一边,天泽庙前。
天泽庙的规模较季姁所在的祖祠大了许多,但位置更加深远偏僻。沈祛机一路沉默地跟随村民许久,约摸半个时辰后才到达,抬眼一看,已然在山脚下。苍翠掩映间,红墙玄瓦。初到柳杨坡之时,他大抵沿着村中走了一圈,却也未进到这么深的地方来。连那废弃的槐安庙都未脱离村中心以外,此地为何舍近求远?
村民纷纷沿着拱门进入,沈祛机没有跟上去,而是停住脚步,抬头观察院墙两侧的灯盏。
此地的灯盏形状倒无甚特别,是十分常见的四角纱灯。但引得他注意的是灯上绘制的图案,不是什么寻常的花草,而是一连串的人物绘画。顺着瞧过去,更是构成了连环画。第一幅是一片火海,点燃了庄稼房屋;第二幅则是一位蓝衣青年,手执长剑;第三,青年施咒,引天河流入人间;直到最后,是一幅盛世耕织忙的太平景象。
很显然,讲得是这位青年引天水灭火,拯救一方的故事,活灵活现,简单明了。
沈祛机看完后,又用灵力感受了片刻。如他所料,此处灯盏中蕴藏的灵力较村中更为浓厚。
而其方向虽于地气不同,却并不是朝着庙中正殿去的,看来这名不见经传的天泽,称不上是神仙。
一丝怪异涌上心头,但一时难以找出根源所在。沈祛机闪身,来到正殿门囗。
正殿烟雾缭绕,香火极为繁盛,几位村民跪在正殿中间,朝着神龛上的神像合十叩首。
“天泽神君,灯祭生不祥之事,实在是罪过。小民几人任由您处罚,只希望您看在罗衣锦绣的份上,先劝劝天灯大人,他当初随你平定天灾,最听您的话了。”
其他村民也连连附和,沈祛机这才抬头仔细看那神像。与槐安庙中灰扑扑还磕了一角的槐安神像不同,天泽的神像气势无比,华贵至极,不仅油彩鲜艳完整,衣袍更是繁复精致,从领口到衣摆布满刺绣,怕是连当今的皇帝也没这么高的待遇。
乍一望去,栩栩如生。
沈祛机神情疏冷,目光落在神像的衣服上。他立刻想起了柳杨坡外的骡子,以及秦府前厅挂满墙壁的绣品,还有家家户户都有的手摇纺车,越麟舟的外祖母。
难道这些绣品皆是如此用途?
可是……为何他在这罗衣上并未感受到丝毫的灵力波动?还是说,这单单是普通百姓的供品?
不,不会这么简单。
沈祛机眸色沉沉,双唇紧绷。即便不是灵力媒介,也一定具有别的用途,不然当时越麟舟的外祖母不会为此过劳致死。庙外的灯笼明显记录的是神龛上这位“天泽神君"的事迹,但其中灵力却并未汇聚于此。
他抬眼对上神像的脸。
皆是泥胎塑成,人间的神像模样基本大差不差。兴许是因着对金银粉饰太过的厌恶,连带着神像瞧过去也显得面目可曾。沈祛机在殿中环顾一周,见蒲团上的百姓迟迟不起身,只得先去往别处观察。他闪身到了后院,就见院中柳树下有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正在扫地,动作缓慢。
看他的衣着,不似柳杨坡村民普遍的有绣样装饰,更为质朴简单,像是在此地常住之人。
沈祛机闭目,从灵台感受片刻,确定四下静着,干脆解了隐息诀,从一侧廊柱后走出,朝那位老者走近。
“老人家,晚生冒昧叨扰。"他拱手行礼。似乎没料到常年无外人来的天泽庙忽地冒出一位眼生的年轻人,老者浑浊的眼珠动了动,直愣愣地看向他,好半响才反应过来:“你是谁?”
“晚生姓沈,对天泽神君敬仰已久,听闻此地乃是神君故里,是以专程前来,了却夙愿。“沈祛机语气恭敬认真,“看您是庙中之人,不知可否容晚生讨教一二?不胜感激。”
老人闻言,缓缓直起身来,胳膊撑在扫帚上,将他上上下下打量个遍,难掩疑色,嗓音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