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缅红(3 / 6)

安放好。沈不器走到书案前,手边就是他近来未处理的公务。他在桌前静坐片刻,提笔蘸墨,习惯性默写下李昌唯生平所写的文章。那些字句早已滚瓜烂熟,这是他逼自己静下心思考时的方法。且不说李大石所说是否为真,就算他在船上遇见之人当真是宋云谣,也说明不了什么。她吃了那么多苦,对从前的经历有所保留,也在情理之中。况且,他此行要查的是持有私造兵器的那伙人,为何要对船队下手。李大石虽是个线索,却也未必就指向了最终的真相。一番思索下来,他终于停笔,深深呼出一口气。他一如往常将纸揉皱,放进瓷盆中烧尽。

他望着跃动的火焰,心中浮起些许无奈。

多么简单的道理,硬是思忖良久才想通,这算不算关心则乱?火焰将将熄灭,只见七叔举着一只荷包匆匆走了进来。“主子,那枚宝石拿回来了。”

沈不器精神一震,起身接过荷包,从中抖出个裹得紧密的布包,解开绢布,里面竞还有几层纸包。

沈不器不由讶然,一颗宝石而已,至于这般谨慎么?七叔在旁道:“那当铺的掌柜说,李大石当日来典当的可不止这颗宝石这么简单,还带了些金银细软。”

沈不器冷笑一声,“难怪一问起就顾左右而言他。多半是卷了牛二的财物,担心我兴师问罪来了。”

说话间,他终于解开层层纸包,只见其中静静躺着一颗米珠大小的红宝石。他轻捻起来,悬在眼前,透过光,只见这石头色如鸽血、切面光滑,质料内部隐隐透出些许深红的纹路。

“这……确实是少见又漂亮。“七叔忍不住道,“可这竞然值二十两?一户人家半年的嚼头…”

沈不器观察许久,缓缓摇头。

“七叔,这可不止少见那么简单。”

他眉心微蹙,神情严肃。

“若我没猜错…这是缅红,滇缅一地进献宫中的贡品,说是价值连城也不为过。”

七叔惊讶道:“难怪,是属下不识货。”

“本就是罕见之物。"沈不器摇头。

他回忆道:“我曾在六皇子景王的府中见过一盒,是圣上多年前恩赏下来的,料子比这干净得多。”

“这颗无论大小还是色泽质料,都逊色得多。只有成色虽略胜一筹,也不过是刚采出不久,再多放几年,只怕远不如景王府中那几颗”“毕竟是皇上御赐之物,怎能与之相提并论?"七叔疑惑道,“可这又为何会流落民间?难道这缅红的主人是宫中之人?”沈不器思忖道:“倒也未必。”

贡品进贡皇宫流程繁复,从地方筛选押运到宫中核验估价,所经人手不知凡几。

且不论底下人中饱私囊、暗度陈仓的可能,单是核验规格、剔算退回不堪用者这一环节,就可大做文章。

这些年来,打着“贡品″旗号流落民间、大肆抬价者,也不在少数。李大石虽不识货,可那典当行的掌柜多半深谙此道,才会将其买下一-二十两,对着缅红来说不过杯水车薪,对李大石而言,却足够他心满意足。可其中只有一个纰漏,这缅红不同于其他寻常贡品,采出是一大难题。这十年来,滇缅进贡的缅红少之又少,朝中对其愈发青睐,就连核验标准也一降再降。

手中这颗的质料,放在十年前或许不算什么,可如今,绝无流落民间的可能。

那么,这缅红可能流出的地方,便只有司礼监、御用监与内库。司礼监上呈贡品,没被皇帝留用的,或存入内库,或交予御用监再制器物。而这每一步,都离不开太监之手。

等等。

怎么又是太监?

为追查王攀之死,他追查到翠莺阁鸨母苏氏,结果被刺客横插一脚。船工李大石意外获得这颗缅红,几个月后,整个船队死于刺客之手。若两次刺杀当真有所关联,便只有一种可能一-这颗缅红,就出自王攀之手。

王攀之死,究竟还有何端倪?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