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安排了近一半人撤到辽东避难,还剩一半……
“他们都是我的死党,必须保全。
“趁现在还有时间,李世民还没有出意外,内战的发令枪还没有鸣响……”
李明轻声嘀咕着。
第一局交手,李泰以有心算无心,算是赢下了一筹。
李明虽然名为监国,但实际上已经被一张巨大的军事包围网给困住了——
李世民没出事,他无法调动军队;李世民一出事,李泰的军队能比他的勤王大军更快杀到长安。
这一段时间差是致命的。
加上长安的守军之中,一大半也是听命于李泰或者李治、敌对或者中立的力量。
单论短期内的军事力量,李明几乎没有抵抗能力!
将军!
“没想到还是明成祖朱棣的剧本,只是我是建文帝朱允炆……”
李明头皮发麻。
当然,他并不是朱允炆那种搞不清情况的小屁孩。
他肯定不会束手就擒。
办法也简单——跳出李二给他框定的棋盘,润回辽东。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只要保住了人,回到东北的广阔天地,照样可以翻盘。
他无比庆幸自己,在东北给自己划拉了一块根据地。
这才让自己进退有据,不至于被人瓮中捉鳖。
这次,他不但要翻盘。
还要顺带着,把整个大唐不听他话(划掉)不符合生产力发展的制度土壤,全部刨干净!
…………“封驳。”
门下省黄门侍郎刘洎又双叒叕驳回了李明的提案。
“为什么?”
李明对这整天和自己唱反调的三姓家奴非常不满。
刘洎,原本是魏王座下的双头犬之一,和岑文本一起造谣中伤自己。
现在这货又悍然跳下魏王的船,跳槽去给晋王当爪牙了。
“啊?因为……”刘洎对监国殿下的反问感到很为难。
槽多无口。
也不知道监国殿下发的什么神经,突然举报魏王李泰谋反,却又拿不出什么证据。
这让他这个小小的李世民、李泰、李治三家……咳咳,三家臣下,能怎么说?
“因为谋反乃是大事,尤其亲王涉嫌谋反,更非儿戏,岂能轻易定罪?”
刘洎姑且拿大道理顶回去。
李明不依不饶:
“李乾祐都招供了,用铜铁资敌的幕后黑手就是李泰,这怎么能是儿戏!
“至少把他带到京中接受问询,这不过分吧!”
然后被问询成神经病,和李乾祐一样是吧……刘洎心里吐槽,仍然一脸铁面无私地拒绝:
“李乾祐已疯,他的供词不可信。
“今天我问他认不认识李明殿下,他说天上的金太阳落在了太极宫,把他狗眼都闪瞎了,已然前言不搭后语。”
“啧……行吧,走吧走吧。”
李明不耐烦地挥退刘洎。
房玄龄在一旁,一言不发。
“这群虫豸已经毫不掩饰了,处处和我唱反调!”
李明转过头去,向自己的左膀右臂抱怨了起来:
“他们就是在为魏王打掩护,等父皇那边出了什么问题,就兵临城下,给我重演一遍玄武门!”
虽然嘴上说着要润,但李明也不是没有试着正面反抗一下。
真要让他暂时放弃执掌大唐的权力,回辽东打游击,这也是要下很大的决心的。
李明的反抗策略也很明了——给李泰套上谋反的嫌疑。
最好给李治也套上一个。
不一定要坐实罪名,有嫌疑就行。
这样就能名正言顺地派遣衙役,将他给拷回长安“接受问询”。
如果李泰乖乖跟过来,那问题就解决了。
如果李泰负隅顽抗,问题也不大。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