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推迟几个月,等我坐镇辽东处理完高句丽,再让我来监这个国……”
“既然没人反对,那就这么定了。”
李世民陛下直接无视之,愉快地宣布退朝。
群臣散去,唯有房玄龄还坐在原位。
老房既没有动弹,也没有什么悄悄话要向二圣转达,只是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地板。
“相公,您身体不适吗?”清场的宦官有些尴尬地候在房玄龄身边,赶也不是,不赶也不是。
李明从小龙榻上蹦了下来,拍拍酸麻的腿,溜达到老师的身边。
“相父,有什么锦囊妙计要传给寡人吗?”
听得这一贯臭屁的语气,房玄龄这才如梦方醒,紧紧握住李明的双手,昏黄的老眼有光亮闪烁。
去年种下的种子,没想到今年几乎瓜熟蒂落。
老臣百感交集。
“老师,学生恳请赐教。”李明脸上挂着温和的微笑。
房玄龄嘴唇翕动,强忍着翻江倒海的感情,声音有些颤抖:
“殿下英明神武,老臣没有别的能教您的了。
“只是有一言,请殿下时刻牢记。
“治大国如烹小鲜。”
…………
看着老臣步履蹒跚的背影,李明也不免有些感慨,又有点挠头。
“呵,玄龄公看你还是很准的,对你的告诫与朕有异曲同工之妙。”全程旁观的李世民同学有些得意地说:
“你就是太年轻气盛。若治理一城一池,这是优点,快刀斩乱麻。可治理一国,就必须更沉稳一些。”
“不气盛那还叫年轻人吗?”
李明回怼了一句,看见老爹慢慢握紧的拳头,一秒认怂:
“我开玩笑的,我一定牢记父皇和老师的教诲,耐心谨慎。”
李世民看着儿子四处躲闪的眼神,还是不够放心,千叮咛万嘱咐:
“我出征的这段时日里,你就是我的大后方,千万要稳着点来。
“别等我回来一看,大唐被你搞得狼烟四起,更别打仗打一半,后勤给我玩断了。”
像极了把自己珍藏的手办借给邻居家小孩玩的老宅男。
李明郑重地点头:
“我会哒。”
李世民确认过小李的眼神,这才放下心来,正式提起一直横亘在他心头的一个重要问题:
“这起案子你查得怎么样了?”
“哪起案子?”李明下意识问。
他手里积压的悬案可太多了。
九成宫案、平州假传急报案、张亮勾连皇子案、李明遇刺案、李明在皇宫杀人案……
可以说,从第一章到第二百多章,名侦探李明实际上连一起案子都没有真正彻底破获。
真正的幕后黑手依然逍遥法外。
“还能是什么?当然是造成这次钱荒的罪魁祸首。”李世民的表情逐渐严肃:
“是谁一下子囤积这么多铜铁,导致我国差点无铜钱可用?”
完整经历过一次经济危机以后,李世民也算是经济学半入门了。
哈耶克的大手可以放大市场扰动,当铜铁出现紧缺时,驱使民间跟着囤积。
问题是,最初的供应扰动来自哪里?
是谁一下子把大批量铜铁藏起来了,或者运走了?
如今经济危机本体解决,他就有时间精力追本溯源,查查这问题的源头了。
尤其是,铁这玩意儿还特别敏感。
属于战略物资。
就算违背市场经济自由贸易,朝廷也要用有形的大手,阻止其流入外国(辽东对高句丽的倾销除外)。
如果铁器成品流入草原,流入薛延陀,被当地的“兽人科技”加工成盔甲。
尽管远不如唐甲的轻便结实,但和肉身硬抗箭头相比,也足够给唐军造成麻烦了。
这也是有大臣举报李道宗、契苾何力叛变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