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监国就是看家,只是这个家有点特殊
太极殿鸦雀无声。
群臣肃然。
“监国”的意思就是看家,只是这个“家”有点特殊,是“国家”。
皇帝外出时,谁监国,谁就是处理内政国事的实质一把手。
其位置之重要,不言而喻。
因此,“监国”一词往往与另一个词搭配使用,那便是“太子”。
除了太子,皇帝能放心把国家内政交到谁手里,哪怕只有短短几个月?
除了太子,谁能有监国的这份权力和殊荣?
所以,李世民陛下几乎是在向群臣明示了。
翻译一下就是:
“朕觉得李明这个小伙子不错,以后他来当你们的老大,谁赞成谁反对?”
几乎没有人敢当面蹦出来,当这个跳梁小丑。
就算铁杆明黑们也是如此。
考虑到李明所展现的能力、以及在长安民间的巨大声量。
谁也不想让自己的名字“永垂史册”,成为“螳臂当车”的同义词。
更何况,李明这货心眼小,下手黑,谁也不想当面触他霉头。
要反对,也得是在私底下使绊子,或者暗戳戳地做皇帝陛下的思想工作。
我反对!……长孙无忌很想当一秒钟的英雄。
和其他可以左右横跳的大臣不一样。
长孙无忌和嫡子们的血缘关系注定了,他必须要和李明斗到底。
加上之前他下手重了亿点,和李明之间产生了亿点小误会。
比如包围立德殿、几乎把李明一刀剁了、差点把李明送给一个死人当儿子、试图让李明在第一次去辽东的路上遭遇“意外”,等等。
实话实说,要不是优柔寡断的太子拦着,长孙无忌至少有两三次杀死李明的机会。
如今风水轮流转,逼得长孙无忌不得不换位思考一番。
如果他落在宽宏大量、绝不记仇的李明手里,有可能落得什么好下场么?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大概率先被封个无实权的三公,然后扣个造反的帽子,一脚踢去儋州,在路上不明不白地“暴病”而亡吧。
“臣……”
然而刚一开口,长孙无忌突然发现,自己很难在这个太极殿上公然反对。
刚才他之所以敢挑头开除李明的职位。
一是因为皇帝没表态;二是他错估了李明对群臣的魅惑力;三是钱荒结束,撸掉职位顺理成章。
而现在,三个理由都没了。
在大朝会上,当面和皇帝陛下、以及李明殿下顶牛,这份量,连他也得考虑考虑。
没事,不着急。
陛下现在还春秋鼎盛、身体壮健。
时间一长,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
尤其是在有玄武门传统的大唐。
长孙无忌最后决定,暂避锋芒,姑且让李明先下一城。
储君之位既没有正式官宣,李承乾仍是名义太子,而且就算官宣了,不到最后一刻也仍有变数。
就算先让李明监国,又能如何了?
而在其他人眼里,连头号明黑都哑火了,那他们就更没有做出头椽子的理由了。
所以,在最初的一瞬间,太极殿陷入了令人难堪的寂静之中。
在场所有人、不论立场,都在努力消化陛下此举的深意,思考自己接下来的方针。
“臣等,遵旨~”
房玄龄率先打破沉寂。
十四奸党立刻集体跟进,山呼陛下英明。
大势已成,十四子监国一事,就这么愉快地定了。
对李明一党来说,这是里程碑式的胜利;而对明黑来说,李明实际监国以后,才是挑战他的最好时机。
双方的拉锯仍在继续。
“我持保留意见。”李明同学主动举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