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的。
像方才那个老学究那样的,死硬不接受新学的已然成了少数。那个伙计显然也瞧见了,他刚还想继续叨叨,谁料赵娘子开口打断:“今日,似乎是科考的日子吧?”
那伙计一拍掌:“是啊!”
“不仅如此,今日还是那格物科入了科举考试中的头一届科考。”赵娘子的视线不自觉望向学子们科考之地,也不知道今岁的新科考会是个什么样结果,她友人的儿子便是报了这格物科。长安贡院。
自牌匾上的四个字是当今天子亲笔所提,听说那专供学子考试之地的名字是由太子殿下提出的。
后来大伙都觉得贴切,便也落实了下来。
贡院内。
今岁的贡院东侧新设了“格物科"考棚。
考棚内,学子们面前摆着各式奇巧物件。
众人忙忙碌碌,一边用着物件一边像是在记录着什么数据,这考试的模样瞧着就非比寻常。
且格物科的考试特别还特别在几乎都是当场出的结果。彼时阅卷房内,学了格物的官员们正为一份特殊答卷争论不休。这份答卷用彩色颜料绘制了农作物生长对比图,角落里还详细标注了实验日期。
有官员迟疑:“通篇只见数据,这也不像是个文章啊。”“这些数据我们又不知真假…”
又有官员反驳:“那何不一试?”
“那也太浪费时间了些吧……”
大伙争论不休,却见主考官沉吟片刻终是道:“若此学子所有数据为真……既然我们是头一届格物科,自然不该错漏任何一个人才。”“录取后再根据他的实验步骤进行尝试,若为假再夺掉功名不迟。”“取士当重实效。”
由主考官一锤定音,大伙便不再争论,又陆陆续续去自己的位置看考卷去了,但还剩下一个考官轻声道:“这个学子能得考官这样看重实在是幸运。主考官好笑:“遮遮掩掩做什么,想说什么便说。”那考官一笑:“我这边从一个地方报上瞧见了一个外地的学子,我想着这人若有些抱负,应是会在下届的科考中报名。”主考官挑眉:“你这就算是提前将人定下可也定得忒早些了吧。”那考官道:“实在是那人优秀,您瞧瞧那份地方报上的报道就知道了。”话落,他从怀中掏出一份数月前的报刊。
主考官接过来一看。
原是苏州最大的织造坊中有位学子日日跟着纺织女娘们学习,算下来已是有数年的时间了。
年前一位叫芸娘的女娘发明了防绞线的导轮,不仅得了赏银也给了那学子好些灵感。
后来,那学子一面请教一面捣鼓实验他脑中的新想法。终于,那学子实验了大半年的烘箱成功运转,这个由他和一些老铁匠共同设计的装置,能将染布晾干时间缩短大半。格物科的录取不同于寻常的科考,那学子做出了这样的成就,只要他报名将自己发明的过程和运用到的格物科学道理写成文章,他是一定会被录取的。“难怪你这样笃定,如此一来,这日后织造染色便也更加方便了。”主考官遗憾:“不过报上说他完成这成就才没几月,可惜错过了这一届啊。”
那提前将人定在自己门下的考官轻笑:“那苏州有我的同门为官,我早便写信叫他多多替我关照人了,早在一月前他便启程要来长安。”“说是想来长安学习更多。”
“算算时间,也就是这几日要到了,我能也好腆着脸上门先行将人拐走了。”
确实也在这几日了。
那学子便是在今日抵达了长安,南方苏州已是繁华之地,没想到长安更甚。不过也是,长安是大唐的都城,倒也不奇怪。那学子舟车劳顿,身上本是染了些风寒的,可长安的一切都是新奇,学子硬生生左逛了小半个时辰的才恋恋不舍地随意挑了一家医馆去买药。方方迈入医馆,那学子便被挂在墙上的一个奇怪形状的物件吸引目光。学子说了自己风寒后好奇:“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