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 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文官群体中不仅仅是倪谦跟钱习礼的到来,阁臣高穀跟户部尚书金廉,纷纷现身在午门的请愿士子群体中。 并且后续声浪传播整个京师,内阁首辅陈循以及吏部天官王直,都做好了前往午门的准备。不管他们的立场是否站在沉忆辰这边,乃至于不管是不是站在景泰帝朱祁玉这边。 身为文人,他们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朝中大权被皇太后这个妇道人家掌控,并且做出派兵镇压文人士子的举动。 到了这种时刻,他们要是还不出面,就等于背叛了整个士大夫阶层,日后会千夫所指! 眼看着风波即将要席卷整个京师官场的时候,紧闭许久的午门终于从里面缓缓打开,穿着一身蟒袍的内官监掌印太监成敬,出现在众人面前。 “诸位大臣跟文士,受累了。” 刚一见面,成敬就态度恭敬的朝着午门外众人拱手行礼,形象态度完全迥异于王振当权时期,宫中太监飞扬跋扈的模样,充斥着一种文官儒雅。 “成公公,太后看到《正本疏》,是要拿本官问罪了吗?” 李时勉深知《正本疏》中言辞有多么激烈,按照太后生出派兵镇压请愿士子的举动来推测,盛怒之下定然不会放过自己。 “本官别无他求,一人做事一人当,还请太后切勿伤了京师士子,伤了天下文人之心!” 出动兵马镇压的后果无法预料,如果能以一己之力承担下来,庇护午门前上千士子的安危,李时勉认为值得! “先生,学生是读圣贤书之人,怎会在此时惧怕?” “大司氏,在下不是贪生怕死之辈,母需向太后求情。” “仗节死义的勇气都没有,也配称之为文人?” 刹那间午门外士子康慨激昂,大明文人的嵴梁可没有被打断,谁又愿意做那个匍匐在皇权之下的犬儒。 重气节,轻生死,才是文人应有的精神风骨。 望着午门外年轻士子们愈发激动,成敬这时候赶紧说道:“诸位误会,咱家这次过来并不是要问罪于何人。” “而是陛下有圣谕,诸位忠君体国之心已经知晓,当广为传扬奉为天下士子表率。另内阁大臣沉忆辰,经查证后并无忤逆犯上之心,即可释放官复原职!” 什么? 听到成敬的话语,午门前这群士子呆呆立在原地,他们其中很多人甚至做好了以身殉道的准备,结果万万没想到皇帝没有问罪任何人,并且还了沉阁老清白。 相比较普通文人士子的震惊,身为朝臣的李时勉等人,还看到了更为深层的东西。那就是这道谕令,并不是以太后的名义下发,而是以皇帝的名义传达。 这就意味着,宫中权势走向发生了异变,可能新君已经掌控了朝廷大权! 一夜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宫中秘事,伴随着时间流逝,慢慢总归会有着一些风言风语传出来,但不会是现在。 “陛下圣明!” 不管发生了什么,太后放弃干政,意味着自己清源正本有了成效。 李时勉当即下跪,朝着午门方向高呼了一句,用来发泄心中激动之情。 “陛下圣明!” 刹那间,午门外的雪地跪倒一片,很多年轻书生脸上都忍不住热泪盈眶。 他们通过自己的抗争,捍卫了自己坚守的礼法道义,这便是文人读圣贤书追求的理念! 外界发生的一切,身处诏狱内的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