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差事呢,你黄嘉善是我顶头上司又咋样?该扫你脸照扫不误。立刻冷笑道:“黄尚书忠心体国,不如黄尚书亲带这两省兵马吧。为陛下解忧是咱做臣子的分内事,黄尚书不会推脱吧?”
本来还有许多人要随声附和黄嘉善,杨镐这一句话,把大家都噎住了:对啊,人家杨镐不愿意去,你们谁爱去谁报名。好日子才开始,谁吃饱了撑的去和叶尔羌拼命?
见大家都做了哑巴,万历帝有些无奈,只好问方从哲道:“方爱卿,你觉得此事这样安排可妥当?”
方从哲一心求退,万历帝不允。到这个地步谁愿意得罪人?立刻和稀泥道:“万岁圣明!黄尚书是公论,杨大人是忠心,所言都有道理。任命总兵一事必须陛下圣裁。”
这话说了和没说一样,这一下有样学样,一帮大臣立刻唱起圣明歌来。
大家已经明白杨镐得的是苦差,哪还有什么嫉妒心,有心人甚至阿谀起杨镐来,气的杨镐真想对这几人呸上几口。
杨镐见推是推不出去了,只能退而求其次,争取获得更多资源,于是申请道:“万岁,敌军势大,仅靠边军怕不济事。不如从京师调几万大军前往。尤其是火器营,一定要带足火炮弹药。如此才可西部无忧。”
国家危急关头,万历帝也不吝啬。这两年被开荒团逼迫,大明朝廷还真下心思强兵了。尤其是财政宽松些,火炮真造了不少。
更搞笑的是大明军方发现自己造的火炮造价高,性能比不上开荒团,干脆找上开荒团商谈购买。
李易也不搞什么技术封锁,把军方淘汰下来的各式火炮刷上新漆,卖给大明不少
。
就算开荒团淘汰下来的火炮,还是比大明自己造的要好。
开荒团有些人有异议,觉得这是资敌,万一哪天和大明撕破脸,就会给自己增加麻烦。
李易一笑置之,只要大明有需求,照样满足。他没想和大明大规模火拼,军火的利润这样丰厚,大明愿意出钱买,不卖不有些傻?
后金想购买开荒团的淘汰炮,李易都答应了,大明更是毫不犹豫。
提建议的见李易我行我素,军方也不以为然,也就懒得多说了。也知道淘汰下来的这些火炮,肯定是军方看不上眼了。
开荒团看不上眼,不等于大明看不上眼。这些火炮经过测试,远好过大明自己造的老家伙。裁军已经让军方吃了大亏,采购些火炮增强军力也无可厚非。总不能把军方预算都剥夺了。
于是许多火炮被采购过来,一部分送到边关重镇,一部分留在京师。
还别说,这一次叶尔羌国入侵就显示出大明的决策很英明。嘉峪关上如果不是布置了二十门威力巨大的开荒团火炮,恐怕早陷落了。
杨镐见赖茅送进京的报告里特意提到火炮的作用,当然希望多多益善,得到更多的支援。
万历帝大家大业的不差那点儿小钱儿。现在火炮在他眼里已经不是大国重器那么神圣了,只要有钱,开荒团那边就多得是,想神圣也神圣不起来。
万历帝当即准道:“杨爱卿,那就调五万禁军给你,再从火器营调百门火炮……”
不等万历帝话音落地,黄嘉善不乐意了,插嘴道:“杨侍郎,大军调动非一日之功。如果你随着大军出征,必然误了军机。这责任你担得起吗?”
杨镐眼里都快喷火了:好啊,合着黄嘉善你特么的是想让我光屁股上任?我杨镐逢年过节对你都有孝敬吧?碍你什么事了?你对我下这样狠
手?我这样出京不要说叶尔羌大军,路上说不定被哪个小毛贼给害了。那可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呢。
不等杨镐发作,他的新小弟袁崇焕眼神热切,挺身而出道:“杨大人,不如属下先行一步,到嘉峪关协调各部,等待杨大人如何?”
袁崇焕是真心希望能先去边关过过官瘾。四品游击将军赖茅和三品白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