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说,不然他们不会信,也不可能短短几天就传遍苏州府下辖的州县。
纪天明叹道:“没错,而且属下还知道了一个坏消息,他们准备统一涨粮价,今日傍晚有些粮铺的大米已经卖到了两百六十文一斤了。”
“这么贵?刚才徐大人来还说两百二十文一斤呢,这才过去了几个时辰啊。”刘青震惊不已,在这江南,仿佛钱已经不是钱,跟草纸差不多了,一把铜板连个素包子都买不到。
纪天明苦笑道:“明日恐怕还会更高,你会后悔今日嫌贵没买粮的。”
刘青愤怒地说:“他们这么涨,还让老百姓们怎么活啊!”
周嘉荣轻轻敲了敲桌子:“苏州府的粮价虽然涨得快,可过去一个多月也才涨到近两百文一斤,我今日一来,一天就涨了六七十文,算是破记录了吧。他们给的这个下马威挺厉害的嘛。”
明日粮价再大幅度涨上去,他带的五十万两银子根本买不了多少粮食,那他还拿什么赈灾?
好个釜底抽薪,这些人的反扑这么快就来了,看来苏州府内中山王的同盟不少。
刘青明白了,涨价是专门冲着他们来的:“殿下,不若咱们强征了他们的粮仓吧,这些人不义也别怪咱们不客气。”
纪天明皱眉道:“这是下下策,不到万不得已,不能用。苏州府内虽然有不少跟中山王和知府同流合污,大发难民财的不义商人,可也有许多遵纪守法,做善事的商贾。也正是因为他们经常施粥,城内多了好几万无家可归的难民才没有乱起来。如果朝廷一旦在没有确切证据的情况下,对那些跟官府勾结的商贾动手,可能会让那些守法的商人防备殿下,他日若想取得他们的帮助就困难了。殿下救灾,朝廷只给了这么点银子,肯定是不够的,后面必须得想办法团结这些商贾、豪绅,让他们愿意出来支持殿下,出钱出力,这样救灾才能顺利。尤其是在乡下,小地方,他们的话有时候比官府都管用。”
因为这些人很可能是某个大家族的族长、族老之类的,在族里德高望重,在当地也很有影响力。对于那些乡下没见过市面的百姓来说,打出荣亲王的名号都未必有他们的族长说一句话管用。
周嘉荣听完后,认真点头道:“天明此言有理,不能采取这么粗暴的方式,商场上的事情就用商场上的手段来解决,这次我要让他们心服口服。”
周嘉荣庆幸有上次京城粮价突涨的经验,让他面对现在这个局面不至于束手无策。
他对纪天明说:“你回去吧,拟一张单子,将可用可拉拢的本地商贾豪绅的名单都例出来,将其喜好、忌讳等都写清楚,他日我会会他们。其他的你不用管,没什么要紧的事也不要来找我了。”
纪天明点头,拿起帽子戴上,做好了伪装,被侍卫悄悄送了出去。
周嘉荣又吩咐刘青说:“明早你派几个人出城,一路往北,沿途大力宣传,苏州府粮价已经涨到了三四百文一斤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