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来是生计,二来是觉得自己年纪太大学不了,俗称懒,哪怕设了夜序,真正会去的人也不多。
白天劳累了一整天,大部分人只想趟床上一觉睡到天明,坚持去上夜序,并且保持精力认真听课....有这自制力的还能算普通人?
“那为什么不在乡和里办夜序?”学生还是不懂。
竹:“....人手不够,要当先生至少得能写会算,但封地里哪那么多能写会算的人?又到处都缺,你们自己就是例子,才读了几个月就被拉来帮忙了。”
学生一时无言。
竹想了想,又补充道:“有实在是不会记账记得一塌糊涂的,也有些是故意记得糊涂的。”
一群萝卜头不解的看着竹。
故意记得一塌糊涂,这是嫌看账太轻松了吗?
竹解释道:“每一笔账都是要缴税的,把账记乱,就没人知道缺了多少,缺了的便不需要缴税。”
萝卜头们闻言不由目瞪口呆:“....”
太狡猾了。
竹道:“所以我们要仔细的查,绝不能让任何人少缴一个子的税。大君有钱才能扩建官序,让更多的孩子读书,有更多的人手,到时夜序就能办到乡里了。”
萝卜头们下意识的点头赞同。
想了想,竹又补充道:“还有,这些天可能会遇到有人给你们塞钱塞礼物让你们少收点税,千万不能收,更不能答应。我以前有个同学就收了别人的礼物,被当着官序所有人的面斥责,罚了三个月的徭役,之后官署不管有什么事都没有再找他,后来离开了官序也始终没人用他。”
“我们肯定不会收东西。”萝卜头们忙不迭保证。
官署找人干活给钱粮素来大方,若是官署不找他们了,回家后父母肯定打死他们。
查完了账收了该收的税,并非结束,只是第一步,后面还有别的事。
清查人口,核对村社里的人口和户籍上的是否吻合,有没有少或多,核实完了后再给村社里服过两年徭役年满三十五岁的老人发养老粮。
入过行伍,立过功,有爵位在身的话,养老粮会多一些,甚至会有肉,不然就是最低标准。
为了避免老人已经死了,但家里人故意瞒着继续领养老粮的情况,每次发粮时,当事人必须亲自到场。考虑到老人年纪大了,或是身有残疾,有可能下不了床,那也无妨,竹背着粮食亲自送上门。
反正见不到本人不给粮。
“诶,我的粮食怎么少了一斤。”
竹闻言不由道:“怎么会,我称了的,一共十斤。”
粮食关系着生命,缺斤少两很容易被群起而攻之,尤其是在村社里,在别人的地盘短别人的粮食那是活腻味了。
鉴于前辈们血的教训,竹不仅出发前将所有粮食检查称量了一遍,发粮的时候更是当着当事人的面又称了一遍。
“不是十一斤吗?”
竹愣了下。
最低养老标准。
十斤粮食,二两盐。
再上一个标准是十五斤粮食,三两盐。
哪有十一斤的?
竹好一会才反应过来。“是十斤,以前多给你们发的一斤是因为你们村社里没有孩子夭折,国府给你们多发一成的粮食做为你们看护小孩的奖励。但这回,你们村里上个月夭折了一个孩子,按规矩,从这个月开始的三个月都不会有奖励。”
老人不忿道:“小孩子体弱,本就容易夭折,小六又皮,不小心着凉了去了,怎么能怪我们?”
“并没有怪你们,若是怪你们,就会扣你们的粮食了。”
“你们不是已经扣了吗?”
“那一斤粮食是给你们看护小孩,没有小孩夭折的奖励,你们达到要求,自然要取消。”竹非常心平气和的解释。“你要是不信,我带了《辛律》,我找出来对应的条文给你看。”
乡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