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十二月初,这批文化青年被集中到了一起,参加封闭集训。
集训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个是战地报导,一个是安全防护和自卫能力。
负责集训的教官,神情严肃地说道:“同志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组织上批
准你们奔赴前线,不是让你们去送死的,而是希望你们能亲身体验一下战争的残
酷,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你们到了那边,一定要注意自我保护,你们的价值不是带兵打仗,而是把一
线的战况及时发回国内,从而鼓舞后方的士气……所以在集训期间,大家一定要注意
动作规范,切不可粗心大意,要知道枪炮是不长眼睛的,唯有自我防护到位,才能
把危险降低到最小一步……”
叶抒文一身戎装,站在队列里。
此时此刻,他豪情满怀。
早已忘了自己投笔从戎的最初目的。
唯有夜深人静之时,才想起心底藏着的那一点点私心。
他有些羞愧。
可更多的是激动。
他奋力一搏,给家里挣了一块军属牌匾。
他知道,这是未来很多年里的护身符。
这块牌匾,将彻底改变家族的命运和自身的命运。
借着时势,他终于找到了这么一个机会。
而这一切,也与那个人有关。
一九五零年,注定是轰轰烈烈的一年。
“土改”尚未结束,保家卫国的战争又开始了。
整个乡村都被动员了起来。
工作组、农协、妇救会一起行动,号召妇女们在家里做鞋子、袜子、米袋子,
男人们张罗着交公粮,支援前线。
接着,就是家家户户做炒米、炒面。然后把炒熟的粮食,装在长长的米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