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担忧我等何去何从吗?”
这段时间发生的这一大堆事情,反而让耶律楚材提出的这个问题变得简单了,柴安风想也不想就回答:“没有什么好考虑的,也没有什么好烦恼的。反正临安是肯定回不去了,那就只有回青龙镇了。”
“嗯,那回青龙镇之后,柴兄还有什么打算?”耶律楚材追问道。
这倒是个好问题,可以让柴安风好好想想了。
可他又想不出别的什么门道来,只能有气无力地回答:“还能怎么办?不过依旧经营崇义号的生意罢了。不过眼下天下大变在即,兴许我真应该像姐姐说的那样,在青龙镇外修建一圈城墙。而且要么不修,要修就要修得又高又厚又结实,还要多多存储粮草、弹药。估计等到两三年后再有外敌缓过劲来攻击青龙镇,我们也有足够的资本坚守个三五年的。”
“哈哈哈!”耶律楚材笑着说道,“柴兄不是向来最反对修筑城墙的吗?怎么现在自己却又想到这一茬了呢?”
柴安风无可奈何地摇摇头:“此一时也,彼一时也。我听说有位伟人曾经说过要‘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最后建立了不世功业。还有一位伟人说过要‘广积粮、深挖洞、不称霸’,最终造就了堂皇盛世,我看他们说的还有点道理的嘛!”
这两个伟人的身份,柴安风心里是清清楚楚的,可耶律楚材就不可能知道了,不过他却有一颗清醒的头脑可以进行分析,顿了一顿道:“想必是这两位,是在积攒了广大的地盘之后,才有底气这样韬光养晦的。柴兄现在所依赖的,不过是一间商号、一座小城和一个港口而已。说句难
听话,没有战事的时候还能经营得红红火火,可一旦有个什么纷争,又能支持多久呢?别的不说,就拿最弱的大宋国来说,要是他们铁了心,要全力攻打柴兄,柴兄能赢一次、赢两次、赢一百次,但只要输了一次变是灭顶之灾,不是吗?”
耶律楚材这话还真有几分醍醐灌顶之效!
说得柴安风一个劲地点头——还真是这个道理,青龙镇巴掌大的一个地方,要把它团团围起来,满打满算也不过只需要两三万人马就绰绰有余了。而崇义号工坊最怕的,就是遇到天灾人祸、烽火战乱了,一旦打起仗来,所有的商路统统会中断——原料运不进来、商品运不出去,钱也赚不到了,更何况还有许多粮食眼下也主要依靠进口。算来算去,也只有青龙港最有用了,至少青龙港里有船冲着大海,实在不行那只能乘着海船一走了之,到大海上去寻找新的机遇了……
“那怎么办?还请耶律先生教我。”柴安风说道。
上面一番话显然是耶律楚材酝酿已久了的,他当然已经想好了计划。
计划并不复杂,归根结底就一句话——那就是到山东去开辟自己的势力。
那为什么是山东呢?
因为简单。
那为什么又说山东简单呢?
因为山东眼下金国完颜守绪、蒙古察合台、红袄军的杨安儿,三股势力绞杀成一团,三者之间虽然实力对比有高下强弱之分,但没有任何一方能够一口吞掉另外两方。
所以柴安风如果现在介入其间,那是一个再好也没有的机会。只要运作得当,上限是可以一口气拿下整个山东,成为割据一方的独立诸侯。下限也可以周旋于三方之间左右逢源,成为局势的幕后主宰人。
如此一来就可以让柴安风跳出青龙镇的束缚,真正做到龙出于渊、飞龙上天!
并且山东还有另一个好处,那就是山东临海,只要占据山东靠近东海的一片地方,就可以通过海路,同柴安风经营已久的青龙镇紧密联系起来。
耶律楚材曾经有心无心地向拜占庭公主索菲亚打听过——从山东到青龙镇,如果如果一帆风顺的话,三天左右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