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远的边区一律改为特区、特支,坚持地下活动。并派员去各地巡视工作,建立互济会组织,县互济会由陈越负责,领导全县开展抗租、抗税斗争。1932年秋,蒋介石调集大批军队,大肆进犯鄂豫皖苏区,安徽反动当局为配合蒋介石对鄂豫皖根据地的疯狂围剿,利用叛徒、特务大肆逮捕和屠杀共产党员,合肥中心县委机关被叛徒出卖遭敌破坏,程明远、余光等多人被捕。同时,由于叛徒告密,国民党庐江县党部一夜之间逮捕了庐江的何泽洲、张开明、胡昌耕、王家盈、郑秉衡、周济同等一批中**员。桐庐县委机关所在的盔头畈小学被烧毁,枪支被抄,县委机关被迫迁至桐城县浮山(现属枞阳县)彰公岩下吴裁缝(吴之富)家办公,作隐蔽斗争。当时既无钱也无粮,幸有房秩五、史大化两位老人经费援助。后来,张介良携款潜逃到安庆自首叛变。不久,国民党省保安团和地方团防等反动武装,以叛徒朱镜明(高翔、高迁)、陈贤彬、张宅中为向导,自桐城县城至浮山,又转至庐南罗昌河、黄泥河、庐城一带,大肆捕捉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革命群众,庐南许冀松、吴国华、陈越、杨柏槐等人被捕自首,桐庐党团组织遭破坏,县委交通总站负责人王玉成被捕。县委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对敌斗争的策略。会议决定,张顺卿、马哲聪、胡芳远等撤出桐庐地区。郑曰仁仍坚持在庐南、浮山一带,与敌周旋斗争。因斗争形势更加严峻,被迫离开浮山到桐东和庐江砖桥等地活动,布置未暴露身份的党团员尽快隐蔽起来,伺机活动。陈雪吾拟到长江以南请方志敏支援,不料为甘舍棠等特务获知,于1933年2月9日被捕,严刑不屈,3月17日就义于桐城东门紫来桥下,时年31岁。桐庐县委及其领导下的党组织除庐江北部地区的白石山区委和柯家坦地区党组织依然存在外,其余几乎全部遭到破坏。
1932年春,皖西北中心县委决定将庐北特支和合肥南乡特支合并,在合庐交界的三河、白石山一带建立中共合肥南乡区委,书记先后由赵海波、颜文斗、孙仲德等担任。10月初,为加强同各地的联系,合肥党组织除北乡、庐江、舒城建立联络点外,还在合西地区的中派河南马家雍家、河北赵平臣家、刘家圩刘跃龙家、山南大烟墩陈焕章家设立了接头处,负责党的联络工作,为尽快恢复和发展合肥党组织提供条件。1933年3月27日,中共合肥临时中心县委鉴于党的基层组织逐步得到发展,为改变“合肥党的工作落后在客观形势后面”的状况,给中共上海中央局报告,要求恢复中共合肥中心县委。根据合肥地区的具体情况,中央同意报告要求,恢复成立中共合肥中心县委。4月,中共合肥临时中心县委在南乡中派河附近的马郢子召开党的代表会议。会议由中央巡视员刘敏主持,出席会议的有合肥、庐江、无为、舒城、桐城等县的代表。会议正式恢复成立中共合肥中心县委,并在第一次县委会议上,研究通过了关于组织工作的决定,并提出了:“庐北特支(原属南区三支)马上改选支部,将群众组织的系统建立起来,成立区农委,建立妇女委员会的领导机关,介绍妇女入党,单独成立妇女党的小组。在红五月内每个同志介绍一个党员,每个群众发展一个群众。团员也要准备增加一倍。有组织的青年群众由团支部划出领导。发展方向对南开展,在城郊附近建立一个新支部,将白石山某乡划分2个支部,成立庐江(北)特区,尽量恢复庐江南乡原有的组织”。(《合肥中心县委红五月工作计划》,1933年4月。)
1933年7月,白石山区委直属中共合肥中心县委领导,有党员34人。8月1日后,白石山区委划分为3个支部,成立庐江特区委,书记张守仁,并在白石山下街头渡口同盛昌米行设立特区通迅处,收信人张文波,在白石山北五里大沙埂井窝子渡船口设有接头处,负责人夏长根。到1934年8月,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