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今天,开创了明天……
真身宝塔
旅游博主贺一鸣折返回去再次来到了真身宝塔,他站在真身宝塔下陷入了内心独白与自由联想中,我看见了一座木塔,木塔的顶端镶嵌着一颗明珠,二三个盗贼趁着夜色想爬上塔顶偷走明珠,他们上塔顶的声音惊动了熟睡中的僧侣,这些僧侣打着灯笼站在真身宝塔下劝他们不要犯下罪孽,那二三个盗贼从塔顶下来一个个跪在僧侣们的面前,他们为自己的偷盗行为深表忏悔,接着我看见木塔在一场大火中烧毁了,取代木塔的是一座砖塔,一块块青砖经历着风雨的侵蚀依旧坚不可摧,两只喜鹊停歇在塔顶给静寂的寺院带来了福音,僧侣们坐在念佛堂里诵读着佛经,我漫步在庭院中望着两只喜鹊,两只喜鹊飞下来落在了我的肩膀上,它们拉扯着我的衣裳向空中飞去,我感觉自己从地面飞升了起来,我飞啊飞,飞啊飞,飞过了河流和草地,飞过了山川与农舍,突然我听见一声巨响,砖塔在一场地震中轰然倒塌了,我掉转过身向砖塔飞去,却发现自己已经被埋在了砖塔的废墟里。他听他的爷爷说过法门寺号称“关中塔庙之祖”,最早叫阿育王寺,寺内贮佛骨的四层木塔称为“阿育王寺舍利木塔”。元魏二年,北魏皇室首次开塔瞻礼舍利,公元558年,北魏皇室后裔拓跋育曾对该寺进行扩建,隋文帝开皇三年,阿育王寺改称“成实道场”,仁寿二年,右内史李敏第二次开塔瞻礼,625年,唐高祖李渊将“成实道场”改名“法门寺”,而舍利塔先后被称为“无忧王寺真身宝塔”“大圣真身宝塔”“护国真身宝塔”。唐代200年间,先后有高宗、武后、中宗、肃宗、德宗、宪宗、懿宗和僖宗八位皇帝六迎二次供养佛骨舍利,咸通十五年正月四日,唐僖宗李儇最后一次送还佛骨时,按照佛教仪轨,将佛骨舍利及数千件稀世珍宝一同封入塔下地宫,用唐密曼荼罗结坛供养。宋、金、元时期,宝塔建制无大变化,统称“真身宝塔”,明隆庆三年,法门寺唐代木塔在大地震中崩毁,10年后,明神宗万历七年,地方绅士杨禹臣,党万良等捐资修塔,历时30年建成八棱十三级砖塔,民国年间法门寺塔进行过一次较大规模的重修,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8月,法门寺被列为省级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省政府又拨款重修了大雄宝殿和铜佛殿,1981年8月24日,一场暴风雨侵袭了法门寺,“真身宝塔”在雨中倒塌了半边,1985年,陕西省政府决定在原址重建真身宝塔,1987年春天,在宝塔倒了6年之后,人们开始对法门寺塔进行考古发掘,考古人员在对唐代塔基进行挖掘时,发现了一个大理石盖,揭开石盖一个地洞显露出来,随着洞口越挖越大他们发现了一大堆金碧辉煌的金银器,在沉寂了1113年之后,2499件大唐国宝重器簇拥着佛祖真身指骨舍利重现人间。
法门寺地宫
旅游博主贺一鸣参观完真身宝塔打算去看一看法门寺地宫,法门寺地宫总长21.2米,面积31.84平方米,地宫是古印度供养舍利方式与中国传统墓葬制度相结合的产物,在其封闭时被布置为唐密曼荼罗,地宫的建制一如唐朝帝王陵寝,其建法却依密教布坛之法而修建布置,主体建制分为甬道、前室、中室、后室和密龛,一道通彻全坛,体现金胎两部大日如来中道一实,四实四舍利表征四方四佛,地宫内建立两部曼荼罗,放置第一枚影骨的八重宝函,表示胎藏界因曼荼罗,放置第三枚灵骨的密室五重宝函,表示金刚界果曼荼罗。走在法门寺地宫里,一句句佛教谚语在他的脑海里若隐若现,他首先想到的谚语是无色无相,无嗔无狂。接着想到的是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又想到的谚语是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最后在他脑海中闪过的谚语是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他在法门寺地宫的大厅里看见了一根中心佛柱,佛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