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杀鸡儆猴的作用,可谓一石多鸟之计。
听了年轻人的讲述之后,桃山道人和玄一对望一眼,看来这世间还真真是因果相绕,任你是家世显赫,亦或是身居高位,却终究是祸福有报。然而圣心难测,一国之主的想法又岂会是一介平民布衣所能随意揣测的,国主对东地州官的外加之罪,就算确有有事,也自然不会堂而皇之地公布出来,因此,究竟是民间的揣测亦或是其他,已难以考证,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在桃山道人看来,自己的徒儿当初虽然妙计遣散了众山贼,报了失爱之仇,而作为始作俑者的州官一家却始终逍遥自在,并不会因为某人的死而有半分的损失,而这种不舒服的感觉自然会让自己的徒儿耿耿于怀,虽然他明面上不说,但内心终会有一种淤结在里面,如今这个淤结竟然被当前的杀头一事给完美地解决了。国主杀了东地的州官一家,渲泄了心头的愤怒,保全了一国之主的威严,而桃山道人却因此收获了一个干干净净、内心再无纷杂烦扰的徒弟。从这个角度来说,桃山道人还得感谢那个举报人了。而在玄一的心中,何尝不是一块石头彻底落了地,今日之事,若静妍地下有知,心中也自会有所慰藉了,不仅如此,静妍一家和过去那些受过州官欺压的人家也将拍手称快。
听着远处的鼓点骤然停顿,年轻人告别了师徒二人匆匆地往刑场方向赶赴而去,只留下站在船上的师徒二人满怀心事地静静伫立着,良久之后,小船在橹棹的划拨之下,又向上游荡漾而去。
国都以西几十里之遥,有一座孤山,名曰红桃山,因其上生有成片的野生山桃树,每年桃结之时绯红鲜艳,挂满了枝头,蔚为壮观,因而得名。山下便是乌凉河,那乌凉河穿绕都城而过,首当其冲的第一站便是红桃山。此山虽不甚高,却有耸天之姿,虽不甚险,亦有造化之奇。山中林木参天,景色清幽,风光俊秀,一条隐秘的山道从山底盘桓而上直达山顶,而山顶之上便赫然一座清朴的道观。
那道观年岁久远,青砖黛瓦,土木灰墙,三进三出的院落掩映在一片苍松翠柏之间,倒显得古朴清雅,静谧幽深。两百多年前,桃山道人师傅的师傅的师傅的师傅的师傅,是一位道行高深的国师,当时那国师年不及四十,因为能准确地预知祸福,又有一手引风唤雨的手段,甚是了得,因此年纪轻轻便做上了一国国师的位子。因这个国师以非凡的手段医治好了当时的国主最疼爱的公主的病,于是作为赏赐便被赐予了这么一座规模宏大的道院,也作为国师年迈之后引退的修身养性之所。因了当时国师的声望和手段,道观自建成之后便香火日盛,参道求卦之人络绎不绝,且大多是有声望的贵族名士。但世事沧桑,两百多年后,那道观传至桃山道人手中时,已是第六代,而江山也已数次易主,又兼这里地处偏远,山道难行,道客愈加的稀少,倒显得有些荒凉萧瑟,因此道观也跟着一并地没落了下去。而从师傅手中接过观中事务的桃山道人却享受于这个远离尘世、与世无争的好处所,每日里悟道修心,参法养性。修道之余,每隔三年,桃山道人都会下山云游一番,一是遵了道训,身在深山,却不可不观民生之疾苦;二是也教化度人,普世间之清正,扬人性之本善,还世道本原,而他桃山道人的这个名号也正是来源于此。他每次下山,多则半年,少则三、五个月便回,而这一年,已是他做上掌门之后的第六次巡游。桃山道人遇见玄一的时候,本已是云游归途之中,因此趁势便将玄一收为了徒弟,这一路之上行来,察言观色之际,见玄一为人处事谦恭随和,学识谈吐竟不亚于自己之下,更兼有一身上好的医术,一路之上两人风餐露宿却从不叫苦,且心忧天下,怀具悲悯,实乃大悲情也,因此更加钟意于玄一,只待回观之后便好加培养。
师徒二人终于在日落时分赶到了红桃山下。此刻斜阳欲坠,红光满天,大河如一条赤焰的红带曲折蜿蜒,更兼得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