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让多少人心里不平衡了。”
“这朝是谁想来就能来上的吗?”
“京城有多少官员,不算七品以上,就算五品以上的有多少,六百二十三人,能上常朝的有多少,各部尚书侍郎,各司的郎中。”
“武官之中,都督指挥使,各卫的掌印,有差遣的勋贵,在册的宗亲,有多少哭着求着想要上朝而不可得。”
“肃静!”
前面响起了一声断喝,却是到了文华殿门口,维持秩序的内官看到激动的石璟,无奈的开口提醒两人。
石璟被吓了一跳,慢了一步,落在了苏城后面。
队伍继续前行,武勋队伍少了一个人一样,进了大殿。
朱祁玉上座之后,百官开始奏事。
吏部率先奏事,有关西域各处官吏的人选已经议定,只待签发文书,就能让这群官员去上任。
朱祁玉看了折子,点了点头,吩咐按着册子执行就是,折子递进内阁,披红盖章之后,交通政司下发。
礼部禀报有关外邦觐见的朝议,按照往年的规矩,外藩朝贡,赏赐加倍,所有朝贡人员皆有赏赐,不论贵贱。
今年递交了朝贡国书的国家有帖木儿汗国、察合台汗国、占城、琉球中山、爪哇、乌斯藏,不出意外,今年入贡的应该就是这几个国家。
“今年府库不丰,且有往年瓦剌以入贡赏赐不足为由擅起刀兵的教训,臣等以为今年的入贡赏赐,是否要更易?”
朱祁玉闻言眉头皱了起来,拿着胡濙呈上来的奏折,脸色难看:
“此等事,你礼部是如何议定的?”
朱祁玉把球踢回到了礼部。
胡濙老神在在:
“回皇上,我礼部为此事争执不下,一派认为应当维持旧制,入贡赏赐之制度是我大明太祖皇帝所定,不能擅自更易祖宗之法。”
“一派认为该当削减赏赐,既然已经有了瓦剌之先例,得了我大明的赏赐,反而要兴兵讨伐我大明,此等行径,与强盗何异,赏赐不如不赐,如此反倒能免了瓦剌之变。”
朱祁玉愕然的看着老胡濙,这老家伙,又把这球踢回来了。
想着心中所惦记的另外一件事情,朱祁玉不想在此事上多做纠缠,索性他看向了站在武勋之首的苏城:
“宁王,此入贡之制度,你看如何?”
看着苏城站的位置,朱祁玉心中奇怪,怎么这么靠后,好好的武勋队伍,怎么跟缺了一个大口子一样。
苏城看了胡濙一眼:
“此事既然有祖宗旧制,那今年就先按照旧制来行,礼部在接待这些入贡之外藩的时候,要明确告诉他们,小国只能有多少人能得两倍赏赐,什么人只能得一倍赏赐。”
“让他们自行将人员名单报上来。
朱祁玉闻言一拍扶手:
“好,宁王说的有理,就按照宁王说的办,胡先生没什么别的事儿了吧?”
胡濙也是个人精,闻言不动声色的退了下去。
后面就是都察院了。
左都御史王翱出班,禀报着说了:
“臣王翱有本奏,于今临近年关,各处各地,皆有为乱之事发生,反观以往诸多年份,每到这个时候,也皆是多发之时。”
“臣启陛下,请陛下下旨,申斥各府各县,严加巡查,杜绝此类事情为祸天下。”
朱祁玉摆了摆手:
“好,此事我没有意见,王先生行文内阁,由内阁批文之后,通政司用印,通传全国。”
王翱懵逼的退回了朝班,这事儿这么容易就办成了,原以为要据理力争一番,没想到这么轻飘飘的就把事儿办了。
看样子陛下今日是一定要将此事定下来啊。
兵部开始禀报今年的军中靡耗的耗用情况。
军饷、军器、盔甲、粮秣、马匹,各种各样的开支零零总总的合起来,也不是个小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