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解。人们会问这说法哪跟哪能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联系上呢?可干宝就是按他的解释认为给联体上了。他已然是通过汉象数说中的卦气月令来附会他的解说。
“阳在九二”说法好理解,《乾》卦第二爻同是称阳爻,阳爻用数字”九”排称。
“十二月之时,自临来也。二为地上,田在地之表”这说法,已然是从《乾》卦符号并结合汉”象数”卦气说中的十二月卦来的说法。
《临》卦名称及卦符号代表了十二月卦中的农历十二月。因十二月天气很寒冷,通过《临》卦符号下面两爻符号为阳爻,认为虽冬十二月,但在地面下,二阳初生,已经开始变得温暖,冰冻的水分解冻了,土壤变得湿润;于是,地面上,则可用坤卦来代表,而地面下,用兑卦来描述了。因《临》卦符号里上为坤(八卦里坤卦符号),下为兑(八卦里兑卦符写)。坤卦取象为地,兑卦取家为泽。用《临》卦阴阳符号和八卦取象来附会十二月份的月令物候。
故“十二月之时,自临来也。二为地上,田在地之表”的说法都是有来历的。
通过阴阳卦气说法,最后引申到对“利见大人”解释成“阳气将施,聖人将显,此文王免於羑里之日也”。这解释,说的好听些,叫牵强附会,说的不好听叫胡说八道。
对第三爻解释所出现的“阳在九三,正月之时,自泰来也。阳气始出地上,而接动物。人为灵,故以人事成天地之功者,在於此爻焉”说法。同样是来自于汉”象数”学说里的卦气十二月卦中说法,这说法犹如诗歌起兴方式,最终引向所说的内容。通过”九三”的爻象说(犹如起兴),转到对“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的解释上,再引申出一番历史上文王圣德之理。
若是问如何能从”九三”爻看出”正月之时,自泰来也”呢?这是从《乾》卦符号初爻看起,初爻为阳画,而”十二月卦”排序初爻为阳画的为十一月的卦,有《复》卦代表。而初和第二爻均为阳画的,为《临》卦代表十二月份。那么看到《乾》里的排前三的爻画,均是阳画,就是十二月卦里的《泰》卦来代表正月了。这就是”阳在九三,正月之时,自泰来也”说法的来历。
对《乾》第四爻解释出现说的“阳在九四,二月之时,自大壮来也”。同样由《乾》符号初爻画以此类推出《大壮》代表二月。不过对此爻辞的解释最终引向周武王的圣德上。
总之,干宝对《乾》六爻的解释,皆通过汉卦气说中的十二月卦来解释”爻辞”,而引申到周初的历史人物与道德说法。这也是以汉象数解释《周易》义理的一种,由此而知早在晋代,已把《周易》当成筐,什么东西都往里装。
当然了干宝对其它卦爻画及卦爻辞的解释并不全是用卦气中的十二月卦来解释的。
如对今本《周易·坤》卦里的一些解释。
“()坤下坤上。坤:元亨,利牝马之贞。
干宝曰:阴气之始,妇德之常,故称元。与乾合德,故称亨。行天者莫若龙,行地者莫若马,故乾以龙繇,坤以马象也。坤,阴类,故称利牝马之贞矣。
初六:履霜,坚冰至。
干宝曰:重阴,故称六。刚柔相推,故生变。占变,故有爻。”系曰:爻者,言乎变者也”。故”易系辞”皆称九、六也。阳数奇,阴数偶,是以《乾》用一也。《坤》用二也。阴气在初,五月之时,自姤来也。阴气始动乎三泉之下,言阴气之动矣。则必至於履霜,履霜则必至於坚冰,言有渐也。藏器於身,贵其俟时,故阳有潜龙,戒以”勿用”。防祸之原。欲其先几,故阴在三泉,而显以履霜也。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干宝曰:阴气在四,八月之时,自观来也。天地将闭,贤人必隐,怀智苟容,以观时衅,此盖甯戚、籧瑗与时卷舒之爻也。不艰其身,则无咎。功业不建,故无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