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他的目的只是为了让大军留在邺城,这就要简单得多。”
只要朝廷大军一直留在邺城,那么邺城就不会受到素贼的侵扰,作为冀州刺史的周权只要保住了王朝的北方重镇不丢,周权就有了一个守土之功,只不过这个功劳是用冀州百姓的命换来的。
“如果大军一直不肯救援,那么安平郡该怎么办?余伯父还有文德、子明可都在信都啊!”
段明曾是余定的部将,雁门关一战后,余定不再领兵,在信都安享晚年,由段明接替雁门太守之职。再后来,大新与鲜卑议和,为了安抚鲜卑人,将随着余定一起征伐过鲜卑的段明调离边境,任河间太守,后迁任冀州校尉。
段明思虑再三,取出自己的将剑,交给段钦。
“赐之,你速去校场点五十名精干本部人马,到馆陶去接应。”
“馆陶?接应谁啊?”
段钦有些奇怪,馆陶并不是军事重镇,素贼还没有进犯到那里。
“素贼进攻信都已有半月,如今恐怕是沦陷在即,余破虏知道大军尚在邺城,肯定会有人来求援。”
段钦接过将剑,向段明行军礼后转身离开。
而在信都与邺城之间的广宗城也正在遭遇与信都一样的状况,相比起地理位置并不突出的信都,广宗作为冀州内部的交通要冲,城池要高大许多,而围攻的素贼军队也是信都的三倍有余,多达十万之众。
在素贼的军帐之中,一堆反军头领正在议事。
“刚刚得来的消息,信都西城门已破,城内的官军虽然还在负隅顽抗,不过拿下信都也就这几天的事了。”
坐在主位上的素贼头领缓缓说到。
“北面的弟兄们马上就能进城快活了,而我们却还在这里对着广宗死磕。”
一名小头目颇为不忿。
广宗城虽然位置十分关键,但是作为军城是不比信都繁荣的,就算打进了广宗也抢不到什么好东西。
“要不照我说的,先就放三万人马在这里围着,其余人马分散到其他地方去打打秋风,好歹弥补一下损失。”
又以为头领谏言道,大帐内的其他小头目也对他的话表示赞同,也都看向了主坐上的那位大头领。
这位大头领名叫朱鹏,是素贼军中十二位方帅之一,而相比起那堆只看过几页图本的同行相比,熟读兵书的朱鹏总是显得格格不入,在这支部队中他看不到一点希望。
其实最开始除了朝廷并没有人叫他们素贼,他们自称为天下枉死者披孝,人称素缟军。
所到之处百姓箪食壶浆,人人皆以受素缟军治理为荣,都争相成为素缟军统治下的百姓。
而在进攻廮陶时,素缟军首领白延被流矢击中,伤重不治身亡,素缟军攻下廮陶屠城泄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起来。
尝到甜头的素缟军遇城就屠,冀州已经有六七座城成了空城,百姓也闻素色变,素贼的名号就这样杀了出来。
看着下面的将军们闹哄哄的,朱鹏的心情很不好。他本是巨鹿将门朱氏后裔,但是二十年前朱氏家族的骨干尽战死于雁门一战,只有他在死人堆里捡回一条命。巨鹿朱氏从此消失于朝野、消失于战阵、消失于世间。
原本朱鹏打算从此归隐山野,当一个田间老农,保住朱家剩下的血脉。但是素缟军首领白延不知道从哪里得到了他的消息,多次前往相请,并畅谈自己的抱负,朱鹏被这位英姿飒爽的农民军领袖的诚心所感东,同时也想振兴朱家,年过半百再次披甲上阵。
他们自襄国起兵,攻元氏、破真定、下邯郸,一年时间将漳水北岸尽收囊中。其余州郡响应者多不可数,少者四五百,多者携数万之众,颇有烈火燎原之势。
那时候的白延是多么的意气风发,手下诸将连国号都已经想好了,就等平定河北,携大军南下洛阳,推白延荣登大宝。可是,谁又能想到,如此英明神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