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震看完密信,脸色沉了片刻,手指在案角轻敲两下,便将信纸折起放入袖中。他没有叫人,也没有起身,只是坐回御案前,盯着地图上的山谷入口看了许久。
外面天色渐暗,烛火被风带得晃了一下。
就在勤政殿东阁的另一侧偏厅里,苏婉已经等了近一刻钟。她没让人催,也没动身离开,只安静地坐在椅上,手中拿着一份写满字的纸页,时不时低头看一眼,又提笔添上几句。
她知道李震正在处理军务,也知道这时候不该打扰。但她更清楚,仗一旦开打,后续的事就由不得半点拖延。流民、伤兵、倒塌的房屋、荒废的田地——这些不会等战争结束才出现。
她必须抢在前面。
终于,内侍从主殿方向快步走来,低声说:“陛下尚在议事,暂不能见。”
苏婉点头,把手中的文书合上。“我不见陛下,这份东西也不是奏本。”她说,“你送去李瑶那里,若她有机会见到父皇,替我递上去。”
内侍接过文书,看了眼封皮上的字:《战后安置初步规划》。
“是安民的事?”他问。
“是。”苏婉答,“不是等打赢了才开始想的事。”
她站起身,却没有走的意思。反而是对旁边候着的小吏说:“去把医署那边的防疫药材清单拿来,我要核一遍。”
小吏应声而去。
此时,户部侍郎周明远、工部主事陈立、农政司参议赵承恩三人也陆续到了。他们被引至西署议事厅,发现苏婉已经坐在那里,面前摊着几张纸,上面列着密密麻麻的条目。
“诸位来了。”苏婉抬头,“请坐。”
周明远拱手行礼,坐下后忍不住问:“夫人召集我们商议安置?可眼下战事未起,胜负未知,谈这个是不是太早了些?”
陈立也附和:“工部现在全力保障前线器械供应,木材铁料都紧得很,哪还有余力去建屋子?”
赵承恩没说话,但眉头微皱,显然也有顾虑。
苏婉没反驳,只是打开乾坤匣,从中取出三份资料,分别递给三人。
“这是过去十年,五场大战之后,流民暴动的时间线。”她指着第一份,“你们看,最长的一次,从战停到民乱,只隔了十八天。”
三人低头翻看,神情渐渐变了。
“这不是打仗的问题。”苏婉说,“是打完以后,没人管饭,没人住,没人活。”
周明远声音低了些:“可库银……”
“我不是要现在拨款。”苏婉打断,“我要的是计划。房子怎么建,地怎么分,人怎么安排,这些都要提前定下来。等仗一打完,立刻就能动。”
陈立仍犹豫:“可材料呢?木头要砍,砖窑要烧,工期至少一个月。”
苏婉从匣中取出一组小木块,放在桌上拼成一个方正结构。“这是速装房组件,每套占地四步见方,两人一天就能搭好一间。我已经让李晨做了五百套存着,够安置两千人。”
三人愣住。
“种子呢?”赵承恩终于开口,“荒地不少,可百姓手里没粮种,牛也不够。”
“空间里有抗灾粮种。”苏婉说,“耐旱,生长期短。第一批三千包,随时可以调出。耕牛不够,就用人力犁队替代,再组织青壮轮班开垦。”
她顿了顿,看着三人:“我知道你们担心什么。怕白忙一场,怕仗没赢,怕资源浪费。可我想问一句——如果我们赢了,却发现身后一片死地,没人种田,没人纳税,没人愿意归乡,那这个胜仗,还有什么意义?”
没人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