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其他类型>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 第249章 家族荣耀共见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9章 家族荣耀共见证(1 / 2)

张衡握紧玉牌,城楼铁链滑动的声响还未散去,三名囚犯被押上高台时,晨风正卷着灰烬掠过城门。李震立于城门之上,玄色衮服未动,身后青铜鼎中残页余烬未熄,焦香混着昨日安神香的尾味,在冷空气中凝成一线。

二十三股势力的旗帜在城外列成弧阵,闽越使臣踏着石阶而上,袍角沾着南地特有的红泥。他拱手行礼,目光扫过鼎中残灰:“李公新政,震动四方。然士族根基,千年不易,寒门骤起,恐难持久。”

话音未落,北境蛮族使者越众而出,手中捧着一具铁犁。犁身线条流畅,犁头微曲,底部刻着李氏族徽与“千机分支”四字暗纹。“此物出自李瑶之手,三日前已在我部试用。”他将犁重重顿地,“一牛可耕十亩,翻土深而匀,百姓争抢。若此为‘难持久’,我愿代族请罚,年年来取。”

李骁立于城垛,手中令旗一展。三里外炮阵轰鸣,土坡应声崩塌,烟尘如墙推起。三百私兵列阵推进,前排火铳齐射,中排弓弩压火,后排火炮再轰——三段击成,声震四野。平西王旧部将领抚掌而叹,腰间玉佩轻震,竟与监察使胸前青铜印共鸣,发出清越龙吟。

“此非兵强,乃制胜之法。”李震开口,声音不疾不徐,“士族守旧,因利而存;寒门求变,因生而争。我立三法六规,不为破旧,只为百姓有田可耕,有冤可诉,有功可录。”

楚南士族代表冷笑:“百姓安知税赋轻重?李公自诩仁政,实则苛敛。”

苏婉缓步上前,医馆学徒抬来十筐红薯,叶片尚青,根茎粗壮,每颗贴着木牌:“均田令受惠者王五种”。她指向筐中:“此为新垦荒地所产,亩产千斤,五年免税。你道苛税,可曾算过,百姓往年缴租十二石,余粮不足三斗?如今自种自收,存粮翻倍。”

李瑶展开沙盘,红点流动如河。原本流向楚南的难民箭头,如今七成转向李氏领地。“流民择地而栖,不凭口号,凭活路。”她指尖点向一处,“上月楚南强征青壮修渠,日食半碗糙米,逃亡者过半。我地监察使巡查三十七次,纠贪吏九人,补工粮二万石。”

赵德捧出账册,羊皮卷上朱砂批注清晰:“开春至今,净增八千三百户,无一人逃亡。反观楚南,逃户四千余,多入我境。”

满场默然。西域商队献上葡萄酒,深红如血。李震取杯未饮,反将酒液倾入青铜鼎。酒遇余烬,腾起淡金纹路,如龙游走。“此酒若想入市,须按《货殖律》补缴三成商税。”他看向闽越使臣,“否则,禁售。”

哄笑声起,使者额角渗汗,袖中手紧攥密信——昨夜探查军械库所得火炮图样,尚未送出。

生祠前雾未散,三千百姓已聚。祠中无神像,唯墙上悬着一幅《水利图》拓本,笔迹出自李震亲绘。十二名孩童捧陶罐而至,罐中盛土:褐为新垦,黑为沼泽改良,红砂竟来自北境军营。一老农颤步上前,跪地捧土:“老汉耕了一辈子,从未见过官府替民修渠,还发铁犁、免五年税。可……这青天大老爷,能管多久?”

李震拔剑,寒光一闪,斩断祠前柳枝。断口齐整,众人屏息。片刻后,断枝处竟抽出嫩芽,绿意微露。百姓哗然跪拜,呼声如潮。

李瑶立于祠后高台,将一枚蜡丸封入信筒,低声吩咐传讯兵:“传令各站,生祠神迹可传,但删去剑斩柳枝细节。”她顿了顿,“只说百姓诚心,感天动地。”

李骁擦拭火炮炮身,炮管刻着“三法六规”四字。巡夜监察使行至此处,他笑道:“这炮身刻的族规,比士族家谱上的祖训,更让人服气。”

深夜,观星台烛火未熄。李震展开一张染血羊皮卷,平西王密使所留,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