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片的缝隙在月光下收拢,屋内烛火未动。李瑶的手已将瓷瓶锁入铁匣,指尖残留银针传来的余温。她未抬头,只低声下令:“熄灯,闭窗,启匣盾。”
李毅从暗处现身,一挥手,两名暗哨迅速封死门窗缝隙。李瑶将“乾坤万象匣”置于案心,双手按压两侧刻纹。匣面光流微起,如水波般向外扩散,随即凝成一道无形屏障。推演之力被锁在室内,不再外泄。
她将银针重新取出,置于感应区中央。残片与假信副本并列两侧。精神力缓缓注入,天机推演再度启动,目标不再是因果回溯,而是逆向追踪能量波动的源头。
影像未现,却有震动自匣底传来。李瑶闭目感知,精神如丝,顺银针纹路探出,穿过层层干扰,最终锁定一处地下共鸣——北岭无名山坳西南三百步,地底三丈,金属频率与银针完全一致,且每隔十二个时辰,便有一次短暂脉冲,持续七息,与“炉启于戌”完全吻合。
她睁眼,声音冷静:“那里不是藏人之地,是机关中转。”
李毅点头,已命人调取城防夜巡记录。屋顶瓦片移位角度精确至寸,边缘无刮痕,非人力攀爬所致。进一步查验发现,屋脊东南角有极细金属粉尘,呈环状分布,疑似某种机械装置短暂停驻后离去。
“是机关鸟。”李瑶断言,“它来取信号,不是窥探。我们推演时释放的能量波动,被银针传导,成了它的导航。”
李毅沉声:“它知道我们在查。”
“正因如此,不能再等。”李瑶取出一份密令,“派无息潜行组,带地听仪,今夜子时潜入山坳。不许开火,不许触碰任何结构,只许侦测、记录、撤离。”
李毅领令而去。
三更天,北岭雾起。山坳四周荒石嶙峋,夜风穿隙,发出低鸣。李毅率四名暗哨伏于岩后,每人呼吸极缓,体温接近地表。苏婉此前以针灸调节其神经节律,可维持两时辰屏息状态。
李晨改良的“磁感地听仪”被缓缓展开。铜盘中央嵌有银针残片,外圈十二枚磁针随地下波动轻微震颤。仪器指向一处裂隙——岩壁看似天然断裂,实则接缝平整,内侧有微弱气流涌出。
李毅示意,一名暗哨贴地前行,以软泥拓下通风口内壁刻痕。纹路清晰:星图符文,与银针尾部完全一致。更关键的是,每隔戌时,地底传来规律震动,持续七息,与推演所见脉冲同步。
“不是人运作。”李毅低语,“是机关自启。”
他们未深入,原路撤回。天亮前,地听仪数据与拓片送至李瑶案前。
她将拓片与金属残片并列,再调出假情报传递路径图。三者叠加,形成一条完整信息链:盲驿节点接收消息→地下中转站接收并分析→通过机关鸟或信使俑传往更远中枢。
但问题在于,如何确认“影炉”已读取假情报?
李瑶凝视假信副本,忽然起身:“设诱捕阵。”
她在山坳外围布下三处伏点,以银针为引,连接微型脉冲发生器,模拟“影炉”系统的信号频率。每戌时启动一次,持续七息,与地下脉冲同步。若“影炉”信使出现,必被吸引。
李毅亲自埋伏于主伏点,手持绝缘布袋——此布由李晨特制,可阻断金属导电反应,防止信使自毁。
戌时三刻,地面微震刚止,一道铜壳人影自岩缝滑出。高不过三尺,通体青铜铸造,关节处嵌有细密齿轮。它双目无光,却能避石绕障,沿固定路线疾行。
李毅屏息,待其行至诱捕阵中心,猛然扑出。铜俑似有所觉,躯壳发出低鸣,正要自毁,绝缘布袋已将其完全包裹。内部机关瞬间失灵。
截获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