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连夜裁剪。前胸护板用新皮,双层叠加,铆钉加固;肩臂与后背则用旧皮拼接,以麻绳串联,可活动却不散架。二十套皮甲完工时,天已微亮。每套甲上,皆在左肩烙下“李”字暗印,不显眼,却无法伪造。
装备发放那日,李骁亲自验看。他让每名护卫着甲试行,弯腰、疾跑、举棍冲刺。一人刚冲出三步,肩甲脱落,麻绳崩断。李骁皱眉,命人拆解重缀,绳结加至七道。
李瑶立于账房窗前,手中执笔,在新册上记录:“皮甲承重极限,约承四石坠力;木棍断裂点,多在铁箍衔接处,应力集中。”她翻过一页,绘出简图,标注“复合甲构想:铁片嵌皮,内衬软革,可减震防裂。”末尾批注:“待材料充裕,试制。”
李震巡视演武坪时,见李骁正纠正一名护卫的握棍姿势。那人手掌张开,五指分散,李骁一把扣住其手,强行并拢:“握紧,力从掌心出,不是从指缝漏。”
那人额头冒汗,重新握棍。李骁退后,下令:“劈——!”
木棍破风而下,砸入土中半寸。
训练至申时,众人收队。李骁命他们将木棍插于桩侧,整列报数。声音参差,却一次成行。
李震站在坪边,手中拿着李瑶刚送来的名单。他目光停在末尾——赵猛,铁匠赵武之弟,曾参与黑风寨械斗,工分中等,无违规记录。他未动声色,将名单递还李瑶。
“明日开始,加训阵法。”李震说。
“什么阵?”李骁问。
“三才阵。”李震道,“三人一组,攻守联动,错一位,全阵溃。”
李骁点头,转身走向铁匠铺。赵武正将最后一根木棍包上双层铁皮。李骁拿起一根,用力拗了拗,杆身微颤,却未裂。
“明天起,每根棍,都要经得起摔。”他说。
赵武应声,又往炉中添了把炭。
夜深,账房灯未熄。李瑶翻开装备册,将今日测试数据一一录入。她在“赵猛”姓名旁加注:“观察其队列间距,常偏左,避与李骁对视。训练时出力,但少言。”她合上册子,吹熄油灯。
月光斜照,映在晒场北侧的演武坪上。二十根木棍整齐插在桩列中,铁头朝天,皮甲叠放于旁,每套左肩的“李”字在夜色中若隐若现。
李骁独自站在坪中央,手中握着一根未上铁箍的木杆。他缓缓抬起,指向北方。杆尖微颤,像在试探风向。
远处,加工坊的牛还在拉磨,传动杆吱呀作响,粉如雪落。
他忽然将木杆猛力插入土中,深及半尺。
“明天,”他低声说,“开始合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