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名录音师背着tasca dr-100kii便携式调音台(支持48v幻象供电)和15个无线麦克风(10个领夹式麦克风,灵敏度-40db;5个手持麦克风,频率响应50hz-18khz)。
3名场记拿着牛皮纸封面的拍摄剧本和木质场记板(场记板上标注“《渤海稀有矿产项目纪实》-d1-s1-t1”,即第一天、第一场景、第一个镜头),2名后期剪辑师提着苹果acbook pro笔记本电脑(2009年款,15英寸屏幕,tel re 2 duo处理器,4gb ddr3内存,500gb 7200转硬盘,预装fal cut pro 6剪辑软件,用于现场素材备份和粗剪)。
5名策划拿着彩色打印的拍摄脚本(共32页,每页标注镜头编号、拍摄内容、时长要求(精确到秒)、镜头角度(如全景、中景、特写)、收音要求(如环境音、人声)),每个人都穿着印有“tvb纪录片团队”白色字样的深蓝色马甲,马甲左胸口袋插着工作证,上面贴着照片和姓名、职务,精神饱满地等待拍摄指令。
飞天集团公关部经理陈悦(化名)穿着浅灰色职业套装,提前15分钟到达现场,手里拿着《纪录片拍摄对接手册》(共28页,包含拍摄日程表、场地权限说明、采访人员名单及联系方式、安全须知),看到团队集合,快步上前:“各位老师早上好,我是飞天集团公关部的陈悦,负责这次纪录片拍摄的全程对接,有任何需求都可以找我。”
她翻开手册第一页,指着上面的日程表:“咱们这次拍摄周期30天,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10天)拍项目基础场景,包括临时办公区、实验室、项目工地;第二阶段(11-20天)拍技术研发和设备安装,包括实验过程、设备进场、调试细节;第三阶段(21-30天)拍人员采访和周边配套,包括技术专家、施工人员、管委会代表采访,还有渤海新区的交通、住宿配套。今天第一天,咱们先拍临时办公区和实验室,上午9点到12点拍办公区日常,下午1点30分到5点30分拍实验室小试实验,晚上6点到8点整理素材、讨论第二天脚本,大家看有没有问题?”
纪录片导演张默(化名)穿着黑色夹克,接过手册翻看:“陈经理考虑得很周到,没问题。咱们上午先拍办公区的全景,从入口开始,展现集装箱改造的细节,再拍研发团队工作的中景和特写,突出技术人员的专注;收音方面,要保留环境音(比如键盘敲击声、讨论声),但不能盖过人声采访,后期会做混音处理。”
他转头对摄影师说:“李哥,你用1号机拍办公区全景,从雨棚通道入口往后拉,展现8个集装箱的整体布局;王弟,你用2号机拍研发团队办公的中景,重点拍他们讨论技术参数的画面;刘妹,你用3号机拍特写,比如键盘敲击、数据记录、文件翻阅的镜头,注意对焦准确。”
3名摄影师齐声应下,各自扛着设备走向指定位置,灯光师们也跟着行动——在办公区入口两侧各架2盏面光灯,确保全景拍摄时光线均匀;在研发团队办公桌上方架3盏侧光灯,突出人物面部表情;在文件柜前架1盏逆光灯,避免拍摄文件时出现反光。
上午9点整,拍摄正式开始。
场记板“啪”地一声合上,场记高声报出:“《渤海稀有矿产项目纪实》-d1-s1-t1,办公区全景,时长15秒,全景镜头,环境音收音!”
1号机摄影师缓缓推动镜头,从办公区入口的“飞天稀有矿产科技有限公司”金属门牌开始,往后拉过雨棚通道(通道两侧的20盆仙人掌和芦荟清晰可见,每盆都贴着标签,标注品种和养护人),再到8个集装箱的整体风貌(每个集装箱侧面的logo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