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水煎包(2 / 4)

么瞧怎么喜欢的吃食摊。

实用又简洁。

他们是看着这个吃食摊一点点′成长′起来的。起初只有一张简略的板车上面放着两个大木桶和一些碗筷,到后面加固木板、添骡子,大前天又加了灶台,昨儿加了挡板,今儿一来,嘿!顶上居然又加了雨棚。

还有这一家子刚来码头卖金汤菜的时候,说实话,当初若不是金汤菜的味道太香太霸道,他们还真不一定敢买。

一家子除了年纪大的那个没有瘦脱相,衣服上补丁也少些,另外仨个要不是脸和手都洗的干干净净,他们都要以为是哪里又开始灾荒有人往这逃难来了。现如今不仅吃食摊大变样,这一家子也从补丁麻衣变成了崭新棉衣。怎么说呢,明明没有一点参与,可他们心中就是有一丝丝成就感,就像是一个邻家孩子在他们眼皮底下慢慢长大成人了一样。就连张婆子也和儿子儿媳感叹说:“这姚娘子隔三差五就有个新花样,可仔细想想她来码头才不过一个月呢。”

儿媳张娘子道:“是啊,明明才一个月,可我觉得姚娘子好像已经来码头两三年了一样。”

张婆子本以为自己当初花光家里最后一点银子弄了这个烧饼摊来码头卖已经足够有魄力,可瞧见姚氏短短一个月就敢把一出上来就受尽欢迎的金汤菜由主转辅,重心逐渐转向新出不久的砂锅煲。

自己呢,张婆子忍不住想。

三年了,却还只是老三样烧饼。

当初她的烧饼和姚娘子一样,第一天来码头就受到了极大的欢迎,却也因此导致她只敢卖烧饼,生怕加了别的吃食,影响到烧饼的买卖。烧饼做久了,她都快要以为自己只会做烧饼了。“娘你怎么了?"张娘子见婆母似在出神,不免担忧。“娘没事。“张婆子忽然下定决心,看向俩人,“今天回去,三顺去王铁匠那定个铁板……

“四周铁皮要掰弯围起来……“张婆子和儿子详细描述自己要的铁板样子,“铁板要薄,然后”

三顺听得脑袋晕乎,忙问:“娘,定这个做什么用。”张婆子回道:“咱们烧饼摊也加个新吃食。”三顺吃惊:"啥、啥新吃食?”

烧饼卖得好好的,干嘛去冒险。

张婆子望着儿子儿媳,叹了口气,儿子嘴巴会说,却又喜欢安于现状,儿媳善良心细,可胆子又小。

好在自己还有劲,应该能撑到未来孙子或孙子长大成人。思及此,她回:“娘打算加一个水煎包。”这是她娘家那边的特色。

张婆子年轻时是逃荒逃到三顺爹的村子里,村子穷,嫁的男人更穷,水煎包做法费油费面,是个精细吃食,她已经很多年没做了。当初决定摆摊做烧饼卖前,她也考虑过要不就做更拿手的水煎包算了,可在看到镇上的馒头摊包子铺都是卖蒸包的,张婆子就犹豫了,最后选择了更常见的烧饼。

现在回想,自己当初也不算多有魄力。

姚椿并不知道张婆子是因为看到她才做出了这个改变。不过就算知道,她也会表示支持。

餐饮行业需要良性的竞争。

她并不希望大家为了争抢食客不去琢磨口味或创新反而为了能低价抢客而去降低成本,后世的预制菜和隔壁的鸡汤面夫妻就是妥妥的反例。张婆子是个干脆人,一旦下了决定就会立刻去做。这一点和姚椿很像。

做水煎包的工具到手之后,第二天张婆子就开始加卖水煎包。因为水煎包的做法要比烧饼精细许多,且成本也要更高,所以卖的也略贵止匕

一份要十五文,一份水煎包有八个。

得知烧饼摊加卖了新吃食,姚椿跟着买了一份,张婆子见她过来照顾生意,非要再送她一份,说什么她上次也送了砂锅煲过来却怎么都不肯要她的烧饼,这回怎么着也要收下这份水煎包。

姚椿没能拗过张婆子,虽说是四对三,可我方队伍里有两个还是孩子呢。表面微微金黄的水煎包底部酥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