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王朝1556> 第170章 三道旨意!重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0章 三道旨意!重赏!(2 / 4)

迫于天时、提前一个月抢收的成果!

“苍天有眼!河南……河南有救矣!”一名官员猛地以袖掩面,肩膀微微抽动。

不止是他,此时不少官员都是情难自禁,热泪盈眶。

吴右光仰天长叹,胸腔中被一种巨大的、难以言喻的激动和感慨所充斥,他喃喃道:

“杜金宪……真乃神人也!言必信,行必果!冒天下之大不韪引此番薯,活我百万生灵!此功……当载入史册,光耀千秋!”

在场的所有官员,无不动容。

他们亲眼见证了一场奇迹:从最初的怀疑,到中途的期盼,直至眼前这震撼人心的丰收!

杜延霖的功绩,显然已经超越了寻常能臣干吏的范畴,足称一句“当代神农”。

“快!即刻撰写捷报!”吴右光猛地回过神来,声音因激动而异常洪亮:

“将此番薯丰收之喜讯,连同详细亩产数据,六百里加急,直送京师,呈报圣上!定要让陛下知道,杜金宪所引之种,已在我河南扎根结果,百万灾民,生有望矣!”

“遵命!”有书吏当场摆出一副书案。

众官员心潮澎湃,由吴右光亲自执笔,众人旁参,竟当场挥就一封捷报。笔墨淋漓之间,仿佛也带着一股欢欣鼓舞的生气。

众官员当场署名,也没经巡抚衙门,捷报以最快的速度送出,马蹄声疾,带着河南大地重燃的希望,直奔京城。

而与此同时,另一封捷报被送往洛阳。

随之送去的,还有河南百官联名恳请杜延霖返开封主持大局的请愿书。

数日后,捷报送抵京师,直入通政司,旋即被送入西苑内阁值房。

今日当值乃次辅徐阶。他接过这份盖满官印、数十名官员联署的捷报,初以为是清田或伊王案琐事,然而目光扫过开头几句,神情顿时一凛。

“番薯亩产……三百三十斤?相当于稻麦一石八斗?!”

徐阶喃喃自语,持疏的手指微微颤动。

饶是他宦海沉浮数十载,早已练就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本事,此刻却仍被这数字惊得心神一震。奏章中详细描述了番薯在开封城外试种田的收获情况,数据详实,参与核验的官员众多,绝非虚言。字里行间,满溢着对杜延霖的由衷敬佩。

“以一物而活百万民,此真不世之功也!”徐阶心中暗叹。

但他略一沉吟,并未立即票拟,而是命书吏将捷报原件誉抄留存,随即吩咐心腹长随:“速将此疏送至严阁老府上,请元辅先行过目拟票。”

严府卧房内。

严嵩倚在榻上,毕竞年纪大了,显得有些精神不济。

侍奉在旁的严世蕃接过门房递来的捷报,只扫了几眼,那张肥胖的脸上便露出极度厌恶和嫉恨之色,随后转为震惊。

“亩产一石八斗?这怎么可能?”严世蕃的声音满是惊骇:

“父亲,定时有人虚报功绩,此疏决不可上呈!当以“数据存疑,需复核’为由,暂且淹了!待我等查明真相,再行处置不迟!绝不能让杜延霖这小贼再借机攀高!”

“拿过来,我看看。”严嵩勉强打起精神,吩咐道。

严世蕃递过奏章,严嵩接过来,认真读了一遍,随后把奏章放在案上,阖起双眼,片刻后,方才缓声道:

“河南三司主要官员,几乎尽数署名。唯独缺了新任巡抚张珩……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此事在河南已是公开的秘密,众目睽睽,绝非一二人所能虚报。张珩没署名,是河南百官有意避开他!”严嵩喘了口气,继续道:

“此时若强行淹没此疏,无异于掩耳盗铃。河南百官决不会善罢甘休,一旦消息从其他渠道传入西苑,你我便有蒙蔽圣听之罪。杜延霖推广此物,朝野皆知,且反对者众,阻力重重,如今竞真于大旱之年成此奇功,此乃天意助之,其势已成,不可正面缨其锋。”

严世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