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王朝1556> 第163章 风起云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3章 风起云涌(3 / 5)

一桂慨然一揖,声音洪亮,掷地有声:

“谢大人金玉良言!然晚生读书所求,非为功名富贵,惟心中一点良知不泯!若见父老蒙冤、黎庶倒悬而缄口不言,则读书何益?今日纵使粉身碎骨,这鼓,学生也要敲到底!这民情,定要上达天听!”这番话义正词严,正气浩然,带着一股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决绝,听得周围人群热血沸腾,连一些围观的京师百姓也为之动容,低低议论着。

赵文焕被张一桂这番掷地有声的话噎得面色铁青。

他伸手指着张一桂,嘴唇哆嗦着,心里正寻思着要不要派人把通政使潘深喊过来处理此事,忽闻街角传来一阵沉稳而威严的仪仗喝道之声。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乘四人抬的青呢官轿正沿街而来,轿旁仪仗分明,回避牌上赫然写着“礼部右侍郎郭”!

轿子行至通政司门前,因人群阻塞,不得不停了下来。

轿帘微掀,露出一张面容方正、不怒自威的脸庞,乃是礼部右侍郎郭朴。

他今日廷议结束后又入直西苑为皇帝写了一首青词,回来稍晚,恰巧途经此地,被这喧嚣阻住了去路。“前方何事喧哗?何以聚众阻塞官道?”郭朴掀帘下轿,目光扫过混乱的场面,最后落在身着四品服色、面色难看的赵文焕身上:

“赵左通政?此乃朝廷重地,何以聚集这许多百姓,鼓噪喧天?”

郭朴是嘉靖十四年的进士,庶吉士出身。如今是礼部右侍郎,并入直西苑。

这是标准的储相路子,未来大概率是要入阁的。

是以赵文焕不敢怠慢,连忙抢上前几步,躬身行礼,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告状意味:

“下官参见右宗伯。惊扰部堂大驾,下官惶恐!实是一群河南籍的举子并百姓,抬了……”他指了指那九卷刺目的白布:

“抬了几卷布帛,声称是万民书,定要此刻递入。下官已再三说明散衙时辰已过,堂官皆已离署,让他们明日卯时再来。可他们……唉,非但不听,竟有狂徒擅击堂鼓,聚众不退,扰乱官署!下官正在处置。”郭朴闻言,眉头微蹙。

他是河南安阳人,听闻事关桑梓,神色瞬间变得极为凝肃。

他目光越过赵文焕,看向那群虽衣衫各异却神情激愤的同乡,尤其是挺身而立、毫无惧色的张一桂,以及那九卷异常醒目的布帛。

“万民书?”郭朴心中凛然。

他为人宽厚持重,本不欲越俎代庖,插手通政司具体事务。

但“万民书”三字重若千钧,且来自家乡河南,这往往是民情沸腾、冤深似海的征兆!

是以郭朴再也无法保持旁观,沉声问道:

“所陈何事?河南……究竟出了何等冤屈,竟要劳动八府一州百姓联名上书,乃至击鼓陈情?”还不待赵文焕斟酌着如何回话,张一桂见状却是一挥手,指挥众人“唰啦”一声,将其中一副代表着郭朴家乡彰德府的万民书,在众人面前猛然抖开!

刹那间,无数个密密麻麻的名字、一枚枚殷红刺目的指印,在暮色四合中,猝不及防地撞入郭朴的眼帘!

郭朴的呼吸猛地一窒。

他感觉自己仿佛被人当胸重重捶了一拳,身形都不由自主地晃了一下。

张一桂上前一步,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悲愤,通陈道:

“右宗伯明鉴!此乃河南八府一州,代表河南五百余万父老泣血所书!控诉伊王朱典模,恶贯满盈,荼毒桑梓!”

“其在洛阳,强拆民宅,圈占良田,致使万千黎庶流离失所,饿毙道旁!其纵恶奴如虎狼,光天化日之下,强抢民女数百,囚于深宫,供其淫乐!”

“稍有姿色者或能苟活,稍有不从或姿色平平者,竟……竞投入虎圈,惨遭分食!洛阳城内,户户戴孝,家家泣血!哭声日夜不绝!”

“不仅伊王,河南其余各藩亦是为恶一方,盘剥日重,民不聊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