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姜老太听了,却是满脸忧色:“夏丫头,雇人可不是小事。工钱怎么算?吃喝怎么管?再说,村里人……之前都说咱们家是……如今看咱们好过了,怕是心里都嫉妒着呢,谁肯真心实意地帮咱们干活?”
奶奶的担忧不无道理。村里的人际关系复杂,人心难测。
姜知夏却胸有成竹地笑了笑,掰着手指给奶奶分析:“奶,您想,村里大多数人家,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咱们要是开出比镇上做短工还高的工钱,还管一顿饱饭,您说,会不会有人动心?”
“工钱比镇上还高?还管饭?”姜老-太惊得瞪大了眼睛。在镇上扛一天大包,累死累活也不过十文钱,还不包吃喝。
“对!”姜知夏重重地点头,“我打算开出一天十五文钱的工钱,中午还管一顿有干有稀的饱饭。我就不信,这样的条件下,还找不到人手。”
她要的,不仅仅是几个劳动力,更是要通过这次雇工,彻底扭转姜家在村里的形象,将那些曾经的流言蜚语,用实实在在的利益和恩惠,彻底击碎。她要让所有人都看到,跟着她姜知夏,不仅不会倒霉,反而能过上好日子!
“这……这得花多少钱啊……”姜老太还是觉得心疼。
“奶,钱是赚出来的,不是省出来的。”姜知夏握住奶奶布满老茧的手,眼神坚定,“咱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把土豆这棵摇钱树,尽快地种大,种稳。只要根基扎牢了,以后咱们的日子,只会越过越好。而且,咱们雇的人多了,大家利益捆绑在一起,以后再有像大伯母那样的人上门找茬,或是春风楼那样的人来使坏,都不用我们自己出面,这些靠我们吃饭的乡亲们,就会替我们说话了。”
这番话,条理清晰,目光长远,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普通农家女的认知范畴。姜老太听得一愣一愣的,虽然很多深层的东西她想不明白,但她听懂了最关键的一点——孙女这么做,是为了让这个家更安稳。
“好!夏丫头,你拿主意,奶都听你的!”老人家最终选择无条件地相信自己的孙女。
计划已定,姜知夏立刻行动起来。她先是去了一趟后山,将自己的计划告诉了正在林中检查陷阱的何项北。
何项北听完,沉默了片刻,那双深邃的眼眸里闪过一丝赞许。他没想到,这个看似柔弱的姑娘,不仅有商业头脑,还有这份团结乡邻、建立根基的远见。
“人手,我帮你看着。心术不正的,不会让他们混进来。”他没有多余的话,却给出了最关键的承诺。
有了何项北这双识人的“火眼金睛”,姜知夏彻底放下心来。
下午,她便让村里最爱说话的张大娘,帮忙把她家要高价雇工的消息传了出去。
“听说了吗?姜家大丫头要雇人开荒种地哩!”
“一天十五文钱!我的乖乖,抢钱啊这是!”
“不止呢,还管一顿晌午饭!听说顿顿有白面馒头吃!”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不到半个时辰,就传遍了整个姜家村,引起了轩然大波。绝大多数人第一反应是不信,觉得这是天方夜谭。可当他们看到张大娘拍着胸脯保证,说得有鼻子有眼时,又都开始半信半疑,心思活络起来。
第二天一早,姜家破旧的院门口,便稀稀拉拉地围上了十几个前来打探情况的村民。他们大多是村里日子最苦、劳力最足的汉子,一个个面带犹疑,既渴望那份高昂的工钱,又怕是什么骗局。
姜知夏早有准备,她端出一大盆刚蒸好的白面馒头,和一大锅热气腾腾的土豆炖野菜,香气瞬间飘满了整个巷子。
“各位乡亲叔伯,我姜知夏说话算话。今天来应工的,无论最后要不要,都先吃顿饱饭再说!”她清亮的声音响起,“工钱十五文,一天一结,绝不拖欠!愿意干的,现在就报名!”
看着那雪白的馒头和香喷喷的菜,听着那“一天一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