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联想到刚刚听到的关于房玄龄将数位大儒请去骊山农庄的消息……
沉吟稍许,李勣为难道:“能够供陛下驱策,为陛下冲锋陷阵,实乃人臣之荣耀……可舍孙性格粗鄙、行事疏狂,若使其陷于军阵尚有几分勇武,可‘百骑司’统领此等攸关陛下安危、皇权稳固之重任,他绝难担负得起,还请陛下收回成命,另作打算。”
自家孙子什么德性他岂能不知?
才能是有几分的,亦有过人之勇武,却骄傲自负、桀骜难驯,目中无人。带兵打仗倒也罢了,大不了犯了错一死了之、一力承担,可“百骑司”统领何等显要职位?
若是犯了错,就要牵累整个家族……
况且陛下罢黜李君羡、任命李敬业,显然不会是单纯的继任那么简单,必有更深层次的谋划。
李承乾笑容收敛、面色淡然:“李敬业少年英武、勇力过人,且心思纯粹、忠君报国,此等英才自当委以重任、悉心培养,他日必然成为帝国梁柱、大唐砥石。英公何以敝帚自珍、心怀谨惧?可是对朕有何不满?”
李勣暗叹一声,勉强挤出一个笑容:“陛下仁爱宽厚、千古之风,微臣一家定然鞠躬尽瘁、死不旋踵。”
陛下话说到这个份儿上,再拒绝便惹恼了陛下。
即便陛下此举有彻彻底底将整个英国公府绑上他战车之目的,却也只能听之任之。
况且,与陛下之利益保持一致,未必不是好事……
李承乾这才展颜一笑,赞许道:“这才对嘛!李敬业固然年轻,少不更事容易犯错误,但是有英公在背后予以指教、提点,自然成长快速,早日成为栋梁之才!”
李勣便明白陛下之心意不在李敬业,而在他的身上。
前边召集诸位大儒反被房玄龄从中作梗,后边便罢黜李君羡、重用李敬业……
说来说去,陛下的剑锋还是指向东宫。
这是要将自己裹挟着一并参与他易储之谋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