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僧人闻声抬眸。
窟内光影昏昧,他的眸子却温润而幽微,像被雪水浸润了千万年的璞玉,深如古井,不起波澜。他的视线自小沙弥身上掠过,在他的手上微微一停。
“疼么?”他问,声音淡淡的,像风吹过冰面裂开的细纹,可里面分明藏了一丝关切。
小沙弥一个激灵,手足无措地朝他合十行礼——他认得这个僧人。虽说比他大不了几岁,却是他们住持的座上宾。据说是道门统的师弟,佛法精深得很,师兄们都尊称他为“高菩萨”。如他这样出身僧祇户奴子、连具足戒都未受的沙弥,平日连抬头看他的资格都没有,遑论与他交谈了!
“菩萨体谅,奴……我……不疼!”小沙弥低着头,说话也结巴。
“众生皆苦。岂能令你苦上加苦!”高菩萨开口,示意他将笤帚留下,“我在此安禅,足下尘土亦是我之业障。你且回吧!”
小沙弥微微一愣,不敢置信地抬头看向他,高菩萨这是要——帮他扫地?
少年僧人却已不再言语,自顾自垂眸打坐。
他静静地坐在那里,脊背挺得极直,似孤峰,又似寒松。他的身后,是高大却低垂着眉眼的佛陀塑身。
小沙弥眼睛眨了眨,天光打在他与佛陀身上,竟奇异地交融,仿佛他生来就该坐在那莲座之下,游离在万丈红尘之外,将众生的愁苦织成袈裟,拢在自己身上。
小沙弥眼眶微微一热,抹抹眼角,在这位高菩萨身上,第一次感受到我佛慈悲!他再次双手合十,郑重地朝他一礼……
如果让冯妙莲对宫里的陈规陋俗做个排行,首当其冲的便是“早起”二字。
她已记不得自己是如何出的门,待她终于摇摇晃晃地从迷蒙里睁开眼时,已半躺在小皇帝的辂车之上。
革辂宽大,内里虎皮为垫,正中配宝珠座。
她斜倚在槅窗边,京红的帷帘半掩,从外面看,很难发现她。
小皇帝一身革带戎装,头戴兜鍪,正襟危坐,闭目养神。
车厢里燃着滚烫的炭盆,冯妙莲却见他脸色泛白,双唇毫无血色,垂于膝上的手指紧攥成拳,知他定忍受着莫大的痛楚——这一身鞭伤放在柔软的绸衣里尚且要疼,哪里禁得住坚硬的铁甲磨蹭?
还有这两面透风的车厢,简直雪上加霜!她就是被刀子似的朔风刺醒的!
冯妙莲起身,欲将两面的帷帘拉上。
“别!”小皇帝忽而睁开眸子,琉璃珠子里闪过坚毅的光,却也隐隐透着一抹苦楚,“毋遮朕躬!”
“为甚?”
小皇帝没有回答她。冯妙莲挠了挠头,顺着车窗向外看去,只见辂车前头,骅骝开道,架着马车的那位大人,一袭玄色铠甲,头戴圆顶垂裙风帽,高大壮实,背影如山。
“这是东阳公。此次讲武,他为戎右。”小皇帝不忘与她轻声介绍。
两侧各有副车拱卫左右,其上各一全副武装的将军(实为京兆王与任城王)。骑兵、甲士牢牢护卫在侧,沿路仪仗盛大。道边,还有慕名而来、跪了一地的黎庶。
冯妙莲明白过来,原来小皇帝是想让他的臣民能看见他!她摇头——伤成这样,还得端坐如神佛,供人顶礼膜拜,何苦来!
她弓着身子,爬到他的脚边坐着,掏出自己的小铜炉放进他的手心里,“不冷么?还好金粟给我备了两个!”
又翻出随身携带的桃花镜,放在他革制的裙甲上:“瞧,你的脸白得跟鬼似的……”
“二娘,”小皇帝略略低头,左右端详,确实面色不好,“你有胭脂么?”
“我屋里有,身上没带。”她老实道。
忽而她灵光一闪,把镜子夺过来照了照——果然,金粟给她的两颊和唇上都染了一层厚厚的脂膏。
“用我的吧!别嫌弃啊!”冯妙莲说着拿手指揉了揉自己的两颊,略略起身,就要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