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七章(1 / 7)

第17章第十七章

黎晓峰攥着苏玉山手腕的时候,指节泛着青白色,那截手腕细得格手,却带着股韧劲儿,虎口处磨出的薄茧是上个月练握力器蹭的,当时刘军医还打趣,说这手可是块材料,磨出茧子倒像是给“兵器”开了刃。“玉山!你倒是走快点啊!”黎晓峰的声音带着急慌,额角的汗顺着鬓角往下淌,混着初秋的晚风黏在脸上,“你这手要是再耽搁,肌腱粘连了就得二次手术,你忘了上次拆线时,刘军医怎么跟你说的?”苏玉山没挣开,只是垂眸看了眼自己的右手。食指和中指间那道浅疤还泛着淡粉,是拆钢板时缝的五针,线是羊肠线,不用拆,却留了道细细的印子,像被机叶划了下。

他另一只手捏着本卷边的《宋词选》,封面是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的,米黄色纸页被翻得发脆,书脊处用透明胶带粘了三层,是住院时从图书馆借的,当时图书馆管理员姓周,是个戴老花镜的老太太,递书时特意叮嘱:“这书是去年新印的,就两本,看完了可得还,别弄破了。”“急什么。”苏玉山的声音很轻,却压得住周围的喧嚣,目光扫过二七广场的人流,“老陈还没到,等他来了再走。”黎晓峰急得直跺脚,往广场入口望了望,嘴里念叨个不停:“都怪我!就不该撺掇你出来!杨阿姨本来就不放心,说你刚拆了钢板,连筷子都握不稳,出来万一磕着碰着,现在倒好,手还没查,先惹了一摊子事!”这话没掺假,苏玉山住院那半个月,苏家几乎天天派人守着,连他读宋词的时间都有人盯着,怕伤眼。

这次来桐城,是黎晓峰趁杨采去公社开“计划生育先进表彰会",偷偷拿了苏玉山的介绍信,硬把人从医院“拐”出来的,说“换个环境养伤,比闷在病房里闻消毒水强″。

广场上的人越来越多,梧桐叶被风卷着落在青石板路上,扫街的大爷扛着竹扫帚过来,扫帚柄上缠着圈蓝布条,是怕磨手。他把叶子扫进竹筐里,筐沿上印着“桐城环卫所”的红漆字,掉了大半,只剩个“桐”字还清晰。“两位同志,让让啊!”大爷的声音洪亮,扫到苏玉山脚边时,特意放慢了动作,“这树叶子一落,天天扫都扫不完一一你们是从红川来的吧?看穿着就不像咱桐城本地的。”

苏玉山点点头,刚要开口,就听见远处传来阵“嘀嘀”的喇叭声一一是老陈的菲亚特SH760。

那车在可是稀罕物,银灰色的车身擦得锂亮,车头的圆形车标里刻着“FIAT”四个字母,还是杨采托人从广州外贸公司弄来的,当时买车不仅要花钱,还得要“进口物资供应票”。

杨采托了三个关系才弄到一张。老陈从驾驶座下来,穿着身洗得发白的蓝色工装,袖口卷到肘弯,露出的手腕上戴着块上海牌手表,表盘有点刮花,是他去年评“先进司机"得的奖。

他手里攥着块抹布,上来就擦了擦车门把手,动作轻得像怕碰坏了宝贝:“玉山,晓峰,让你们等久了!刚才在广场口被卖冰棍的老太堵了,她非要我买两根,说她孙子在红川盐场上班,跟您认识呢,还说让我给您带句话,问您啥时候回盐场看看。”

苏玉山的指尖顿了顿,他想起是谁了,“替我谢谢她。”说着弯腰上了后座。黎晓峰紧跟着坐进来,还在絮叨:“老陈,你开快点,争取十二点前到红川!刘军医家就在医院家属院,要是晚了,咱们就去他家敲门,他家那扇木门,我闭着眼都能摸着,上次我发烧,凌晨三点去敲,刘军医二话没说就给我开了。"如果他还在红川市的话。

老陈应着,发动车子时特意看了眼油表一一指针在“满”的位置,是早上刚加的汽油,加油站得凭“燃油票”,他托了加油站的老李,才弄来十斤,应该够撑到红川市了。

车子缓缓驶出广场,黎晓峰还在跟老陈说住院时的事,说刘军医怎么用针灸给他治手麻,怎么叮嘱他别碰凉水,苏玉山却靠在椅背上,翻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