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王朝1556> 第126章 提学剑悬三日寒,敢教魍魉尽丧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6章 提学剑悬三日寒,敢教魍魉尽丧胆!(2 / 5)

竟被黜落至四等,险些丢了生员资格。

此事在府学中传为笑谈。

如今,听闻杜延霖以“躬行天下为公”为志,力主“唯才是举”,罗万化沉寂已久的心,如同被投入火星的干柴,骤然燃起一丝微弱的、却无比灼热的希望!

他只渴望一个真正公平的舞台,一个能让他凭胸中所学、腹内锦绣堂堂正正证明自己的机会!杜学台,会是那个能撕开绍兴府学这层厚重黑幕的人吗?

“少钦兄所言极是!杜提学铁面无私,重实务文章,正是我辈学子之幸!此番岁试,我必倾尽全力,以文章叩问提学之门!”

两人的对话虽轻,却如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堂内激起了涟漪。

不少寒门学子闻之,眼中也燃起了希望之火。

是啊,杜延霖的名声,就是最大的保障!

他敢规劝天子,敢驳斥权贵,连严阁老都敢弹劾,岂会在乎绍兴府几个地方豪强的面子?若真能凭文章取士,那才是真正的公平!

但也有不同的声音响起。

一个与陆承恩交好的生员阴阳怪气地道:

“哼,文章?文章再好,也得有人识货。提学大人日理万机,哪有功夫细看每一份卷子?最后还不是要看提调官、阅卷官的“荐语’?再说了,规矩就是规矩,请托、拜谒,哪一样少得了?光会写文章,不懂人情世故,怕是连卷子都递不到提学大人案前!”

这话像一盆冷水,浇灭了一些人刚刚燃起的热情。

现实的阴影再次笼罩下来。

是啊,杜提学再刚正,他能亲自阅遍所有卷子吗?

地方官吏的层层把持,豪强势力的盘根错节,那密不透风的铁幕,岂是那么容易打破的?

府衙后堂,幽暗烛火下,亦是潜流汹涌。

绍兴知府王三淮正与山阴知县赵中行、会稽知县钱有礼密议。

桌上摊着按察司转来的杜延霖公文,以及那份附有绍兴府岁试舞弊疑点的摘录。

“这个杜延霖,真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就烧到我们绍兴头上!”赵中行肥白的脸上满是愠怒:“重启巡考也就罢了,还把这陈年旧账翻出来!他什么意思?是要给我们下马威吗?”

钱有礼捻着山羊胡,忧心忡忡:

“府台,下官以为,杜提学此举,绝非虚张声势。他点名山阴、会稽,还附上疑点,限期自查,这是逼我们在这次岁试中表态啊!若敷衍了事,他亲临考场,必能看出端倪,届时……”

王三淮面沉似水,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

他出身江西,与严党有些渊源,能在绍兴这富庶之地为官,少不了地方豪强的支持,尤其是陆家的“照拂”。

杜延霖的到来,打乱了他与地方士绅之间维持多年的“默契”。

“自查?怎么查?”王三淮冷哼一声,“查谁?查陆家?还是查我们自己?那些旧账,牵一发而动全身!姓杜的,这是要掀桌子!”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厉色:

“不过,他杜延霖再硬,也是初来乍到。强龙不压地头蛇!他既要“躬行’,那我们就让他看看绍兴的“规矩’!传话下去,岁试照常准备,一切……按“老规矩’办!提调、阅卷人选,务必“可靠’。杜提学不是要看真才实学吗?那咱们就捧上最像样的“才学’,让他看个够!”

风起于青萍之末,山雨欲来风满楼。

整个绍兴府,从府衙深院到县学书斋,从世家朱门到寒门陋室,皆因杜延霖的到来而绷紧了心弦。有人惊惶不安,惧怕昔日隐秘一朝败露;

有人摩拳擦掌,渴盼于贵人座前一展峥嵘;

有人冷眼旁观,静待一场龙争虎斗的大戏;

更有如罗万化者,将满腹抱负与微渺希望,尽数系于那位即将到来的提学大人一身。

两日后,杜延霖车驾如期抵达绍兴府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