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整个京师,乃至整个大明都还笼罩在那监生血溅国子监的阴影下,为那场颠覆旧学的“甄别试”而噤若寒蝉之时,一股更为酷烈的寒流,正从遥远的北方挟着冰雪与杀气,无声地席卷而来。
这股寒流的源头,在盛京。
这座新兴的都城在入冬之后,便被一片刺骨的严寒所笼罩。
苍穹是铅灰色的,大地是僵硬的,呼出的每一口气都在瞬间凝成白霜。
汗王宫内,地龙烧得滚烫,温暖如春。
然而端坐于主位上的皇太极,那张轮廓分明不怒自威的脸上,却像是凝结了一层化不开的寒冰。他的面前摊着一叠又一叠的情报。
这些情报来自关内,来自那些已经断了线的晋商故交,来自潜伏在京师的细作。
每一张纸都像是一块冰冷的铁,压在他的心头。
起初,是秦王朱存枢被斩于西安。
看到这份情报时,皇太极的嘴角甚至逸出一丝温暖的笑意。
他几乎能预见到,明国天下藩王必定震动,一个不好便是群起而攻之的局面。
一个自毁长城的皇帝,真是天助我也!
皇太极满心欢喜地等待着明国内部烽烟四起的消息。
然而接下来的情报却是一片死寂,那些藩王们竞像被掐住了脖子的鸡,连一声像样的啼叫都未曾发出。这让他再一次尝到了空欢喜的滋味。
紧接着,是“一体纳粮”的政令。
这一次皇太极几乎要拍案叫绝,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道政令等于掘断了整个明国士绅阶层的根。他笃定地等待着,等待江南处处烽烟,天下官绅群起反对的盛景,可风波远比他预料的要小,那个年轻的皇帝不知用了什么手段,竟将这滔天巨浪硬生生压成了一池涟漪!
再然后,是京营的整肃。
那些在京师盘根错节的勋贵集团绝不会坐以待毙了吧?
但他等来的却是朱由检兵不血刃便将京营大权尽收手中的消息。
最后,便是这份最新的关于何为“格致院”,何为“甄别试”的报告。
这一点,皇太极是彻底看不懂了。
杀藩王、改税制、练新军,这些都是帝王权术,手段虽然酷烈,但他能理解其背后的意思。可这离经叛道的“格物致知”又算什么?
当皇太极久久地凝视着纸上那句“国家养士百年,非为养一群只知空谈,手不能提,肩不能扛之废物”时,他第一次无法洞悉对手的真实意图。
他慢慢地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外面那一片萧瑟的冰雪世界。
之前数年他与大明交手,面对的是那个昏聩的木匠皇帝,是一群党同伐异贪婪无能的文官,是一个从根子上就已经开始腐烂的帝国。
他像一个耐心的猎人不断地试探袭扰,一点点地消耗着这头巨兽的生命。
可现在,这头沉睡的巨兽似乎被注入了一剂猛药,换上了一个他完全无法理解的,冷酷而疯狂的大脑!这一桩桩,一件件看似毫无关联,却如同一张精心编织的大网,环环相扣。
这个年轻的皇帝正在用他从未见过的手段,试图为这个衰朽的王朝强行续命。
然而,不管怎么说,最致命的一击依旧是是晋商商路的彻底断绝,那条曾为后金输送了无数粮食、铁器、盐巴的黄金生命线,一夜之间化为乌有。
皇太极能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压力正从四面八方挤压而来。
粮草的储备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消耗,八旗的勇士们或许不畏惧死亡,但他们的家人需要吃饭。此刻,他身后站着两个人。
一个是他的弟弟,多尔衮,神情桀骜,眼中闪烁着野性的光。
另一个则是汉臣范文程,他微微躬着身子,神态恭谨。
“汗王,”多尔衮终于忍不住开口,声音如同冰层下的暗流,“明国那小皇帝欺人太甚!断我商路,这是要置我大金于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