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
他所求的,不过是能将毕生所学付诸实践,报效大明!
孙元化曾以为此生再无希望,却未曾想在这最绝望的时刻,遇到了这位不世出的皇帝。
这不是知遇之恩,这是再造之恩!
朱由检静静地看着他。
“起来吧,”皇帝缓缓说道,“朕给你这一切,不是要你的眼泪,而是要你的东西。”
孙元化闻言猛地拭去泪水,他抬起头,眼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光亮,他从怀中郑重无比地掏出了一本厚厚的,用油布精心包裹着的册子。
“陛下,臣……这数月以来,不敢有丝毫懈怠。臣结合我大明火器之长,与西夷铸炮之法,日夜筹思,草拟了一份策划,请陛下御览!”
王承恩连忙上前,接过册子,转呈到朱由检的案前。
朱由检打开册子,映入眼帘的是无数精细的图纸和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
“《皇明炮典》……”他轻轻念出了册子首页那四个字,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回陛下,”孙元化此刻已经恢复了镇定,他的声音中充满了自信与专业,“我大明火器,种类繁多,却制式不一,大小各异,战时极难统筹。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制定一套标准!从口径、炮身、药量到弹丸,全部标准化!这本《炮典》,便是臣的初步构想。”
“臣计划,将我大明未来的火炮,统一为三大类。”
他指着图纸,神采飞扬地介绍起来:
““神威大将军炮’!此炮专为坚城要塞所设,炮身需重逾万斤,口径巨大,追求极致的射程与威力。一炮轰出,足以令城墙震颤,令敌胆寒!”
““镇虏平寇炮’!此炮为野战主力,炮身约在三千斤上下,兼顾威力与机动。主要用于对付建奴之重甲步兵,以及流寇之密集阵型。务求一炮过去,如犁庭扫穴!”
““捷胜飞云炮’!此炮在千斤以下,炮身轻便,可随军快速转移,配备于骑营或步卒营中,用于提供近距离的火力压制。虽威力稍逊,但胜在射速与灵便!”
他越说越是激动,又翻开后面几页,指着那些关于冶铁、铸模、钻膛的改良工艺。
“陛下,臣还改良了铸造之法。以铁为模,范我中空,如此可保证炮膛之光滑,提升准度。另有水力钻孔之法,配合新式合金配比,可大大提高火炮之寿命与安全……”
孙元化将他这半生呕心沥血的成果,一一呈现。
这是一个大明天才火器专家,在获得了无限资源支持的承诺后,所进发出的全部智慧与热情!朱由检静静地听着,不住地点头,孙元化的构想与他记忆中那些成熟的火炮体系,已经颇为接近了。但这还不够。
待孙元化说完,意犹未尽地喘了口气时,朱由检才缓缓开口。
“初阳,你做的很好。”他先是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而后,话锋一转,“但朕,还有几点要补充。”孙元化立刻躬身:“请陛下示下,臣洗耳恭听!”
朱由检站起身,走到那巨大的堪舆图前,目光却仿佛穿透了帐篷,投向了更遥远的未来。
“第一,炮要好,承载它的炮车,也要跟上!”他伸出手指,在空中比划着,“现有的四轮炮车太过笨重,转向不便。朕要你设计一种全新的双轮炮架!架身要轻便坚固,车轮要宽大结实,足以适应北地铁骑驰骋的沙土硬地,也能应付南方的泥泞水田!”
“最重要的一点,”皇帝的声音陡然拔高,“炮架之上,必须给朕装上“象限仪’和“高低机’!朕要炮手开炮之前要先测量距离,计算角度,而不是凭着感觉朝着大概方向轰一炮就算完事!每一次开炮,都必须是精准的射击!”
孙元化,呆立当场。“象限仪……高低机……”
这些词汇他只在最精深的西洋典籍中见过,那几乎是最高级的炮术理论,连许多西洋炮队都未能完全普及,而皇帝竞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