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其他类型>汴京食滋味> 豆花米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豆花米线(3 / 5)

活了起来。待招待完一拨客人,才有空回宽婶的话:“等那两位下次再来,宽婶您帮我认认,我好给他俩赔个不是。”

“是这么说啊,两个都是熟客了。一个是先前咱们刚搭伙时来过的官人,另外一个,就是前两日来的那位顶英俊的郎君,叫什么觅之的。对了,就是让你煮鱼汤那位,还记得吗?”

江知味自然不会忘:“他今日竞来得这样早。”想来这两位该是同僚,从衙门里下了值就一道来了。可惜错过了,也不晓得今日还会不会再来。

生了这个念头后,江知味开启了漫长的等待。来往的客人纷纷杂杂,牵驴子、骑驴子的更是无数,却没有一个是觅之郎君,也没见着那蹦蹦跳跳的小书值的身影。

因备的餐食不多,亥时过半,她便收拾车子回去了。临睡前,顺手在水里浸了些陈稻米,预备着明日做朝食用。

许是心里惦记着早起做饭这事儿,这夜里睡得她不甚踏实。天一亮,鸟鸣声就把她吵醒了。干脆早早起身,梳洗过后,到了前头的豆腐铺子里。先问了凌花,两小只的情况已经稳定了。昨日一早彻底退烧后,便没再起热。午后又睡了大半日,到夜里一个劲地嚷嚷饿。江知味都盘算好了,病愈后不适合吃得太油腻,但蛋白质还是要吃的。就给他们做个豆花米线,带点瘦肉星,香而不腻。江记豆腐铺子有现成的豆花。凌花每日除了准备嫩豆腐、老豆腐,还会准备豆浆、豆花、豆腐干、腐竹、豆渣。

豆渣买回去加点儿自家腌的酸菜,或是放点儿猪油和肉末炒一炒,干香又下饭。但卖的最好的是豆浆,两文钱打一海碗回去,放点儿糖就能供一家人喝了不过他们自个儿家里倒是不常喝豆浆。自家卖的吃食就是这点不好,在饭桌上的出现频率太高,很快就吃腻了。

两小只就是幼崽期喝母乳,稍大些就开始喝豆浆了。喝了两年后,腻得不行,就再不肯碰,但偶尔会吃豆花。

在江知味的家乡,豆花和豆腐脑是一种东西,都是顶嫩滑的豆腐,挖起一勺,入口即化。

她前阵做过一回浇卤子的豆腐脑。熬一锅放了黄花菜、香蕈、木耳丝、胡萝卜丝的黏稠酱色卤子,磕两个鸡蛋在里头搅成蛋花,一勺淋到豆腐脑上,撒一把嫩绿的芫荽即得。

豆花的烹饪方式多种多样。除此之外,还有放糖的甜豆花、放辣子的麻辣豆花、只放酱油汁和紫菜虾米榨菜末的咸豆花等等。要让江知味选出个中最优,还是挺有难度的。她不挑食且咸甜不拒,觉得都好吃,也爱吃。

今日要做的豆花米线,是她十二岁那年在云南游学时习来的。传统的豆花米线是素米线,不戴肉帽子,只靠冬菜、嫩韭菜和各种酱汁调味。

当时她在后世,学成后回家兴致勃勃地给她爸妈都做了。热热辣辣的一大碗,吃得两人幸福得直冒泡。后来做给外婆她老人家吃时,却得了不少刺耳的评价。

比如酱味不正宗,因为她用的是甜辣酱和豆瓣酱,而非云南当地的特色昭通酱以及池汤老酱。还有那酱油放的也不对,得用红糖熬出来的甜酱油,而非普通的大豆酿造咸酱油。

后来江知味花很多时间琢磨了昭通酱和池汤老酱的做法,怎么都不对味。这是她人生中经历的第一次失败。从前她过得太顺风顺水,而且特别要强,凡事都要做到正宗且完美。这个小小的挫折,于她而言简直像天塌下来了一样。

那时候的外婆同她说了许多,不是鼓励也不是安慰,而是叫她再跑一趟云南,找一家开在小板桥菜市场里的米线摊子。就看那摊子摆在桌面上的一盆盆调料,多花一段时间,把每样都尝过,品出味道来。再去找做酱的师傅,人家肯说,就低头拜个师。要不肯,那就自个J凭味道细琢磨。

江知味到底是问到了,但这师傅却没拜成。做酱的祖传手艺不对外传,但那会子的人都挺好,看她一个小丫头成天大太阳底下跑来跑去的不容易,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