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之初给我们分田地白意义是什么!”
人们又是纷纷附和。
“而且,不让种地,那让我们干什么啊?"有一个绿衣女人提出问题,“难道每天都在家里坐着吗?”
“官府好像回答了这个问题。“有眼尖的人看到了,凑上去念了出来,“可以读书准备科考……”
“简直可笑!"瘦高女人冷笑道,“不让种地,就没有收成,没有收成我们哪里来的钱读书考试?恐怕连书院的门我们都进不去!”一时间,整个代州都唉声叹气的。
大梁有严格的户口管理制度,想要迁移去其他州落户,手续繁杂不说,要求也很严格,因此,人们虽说没办法,可也走不掉。况且,谁愿意离开自己熟悉的地方呢?
世家很快也得知了新的税收政令。
“何大人,这您得给我个说法了。"宋家家主宋佑很快就找上门来了。她是最着急的那个,毕竞宋家别的不缺,唯独希望能通过成为代州模范世家,获得田地和金银。
可如今何榆这政令一发,她就算有再多田产又有何用?又不能种!
何榆没想到这么快宋佑就找上门来了,赶紧在心里想着对策。还没等宋佑开口,她就先发制人。
“宋家主对我的新政策可还满意?”
宋佑原本是有点气势汹汹的意思,结果一下被问住了。她不由得开始怀疑自己,难道是她记错了?这难道是何榆同她商量好的吗?何榆见她果然被绕进去了,赶紧补充上,免得宋佑反应过来质问她。“此政策一出,杜家纵使拥有再多田产也无济于事,只能白白养着手下的佃户。”
“甚至有可能……把先前死死掌握的田产卖出去一些。”宋佑准确接收到了何榆的暗示。
“何大人的意思是,我宋家可以趁此机会收购一些田地?”何榆继续诱惑:“不止。宋家主不妨想想看,杜家岂会吃了这样的亏,在没有受成的情况下也还愿意好好养着佃户吗?”宋佑很快就反应过来了。
本朝规定的佃户,是指相当于将自己抵押给了地主,地主在享受佃户佃租的同时,也要保证在灾年给予佃户基本的粮食以供其维持生计。然而,对于杜家这样的大地主来说,只有她们压榨佃户的份,若是要让她们养着佃户,况且还是在这样不知会维持多久的政令的前提下,她们怎会愿意?定会私下克扣,甚至更加过分。
宋佑会意地笑道:“想必杜家若是不收敛些,其罪证恐将散布整个代州啊。”
“我代宋家谢过大人了。“宋佑很是上道,“今日突然来访,实在是冒犯,稍后我就命人送上赔礼,还请大人收下。”
何榆也笑:“宋大人太客气了。"但并没有要拒绝的意思。“您知道的,此次评选,我最看好的就是宋家了。”宋佑一拱手:“宋家定不负大人信任。”
送走了心满意足的宋佑,何榆还没能喘口气休息一下,杜家的人就来了。杜家得知新政令的颁布,自然也是坐不住的。只是杜家人更傲气些,还等着何榆主动上门解释。可谁知探子回来汇报说,宋佑已经亲自去找了何榆,并且很满意地离开了。这杜家人如何还能坐的住?
杜向松赶紧派人去请何榆,生怕宋佑已经和何榆达成共识,抢占了竞争代州典范世家的先机。
在等待的过程中,杜向松就已经想明白了其中的利益牵扯。宋家地少,就算正常耕作,赋税也跟得上,自然是影响不大的。可反观她杜家,那可是代州的第一大地主,族中良田不计其数,若是都正常耕种,赋税太重,佃户也承担不起,最后还得是从族里拿钱出来,那这地还不如不种。
分块种杜向松也想过,可是谁种谁不种,就是难以解决的问题。种的人会嫌赋税重,羡慕不用种的;不种的人羡慕种的人有收成,心里也不平衡。
换到往日,杜向松可不会在乎佃户的意见,不听话的打就是了,从前也没少打死人。